8月30日,記者從省質監局獲悉,近日,我省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iso 20258:2018《鎂鋰合金 鋰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發布。這是繼去年6月《鋼絲繩 要求》國際標準發布后,我省在國際標準制定領域的又一貢獻。
據了解,鎂鋰合金是鎂合金系列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目前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有的比水還輕,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和軍用裝備領域。鎂鋰合金中鋰含量決定合金材料的比重、剛度等性能,但在我省主導制定該標準之前,國際上沒有通用的對合金中鋰含量的檢測標準。
2014年,省質監局指導并支持貴州理工學院向iso/tc79/sc5(鎂及鎂合金)國際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提出制定《鎂鋰合金 鋰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國際標準提案。獲得立項后,貴州理工學院、中國鋁業鄭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共13家單位組成起草小組,歷時5年,通過大量試驗研究、復驗驗證,制定了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icp——aes法)測定合金中鋰含量的檢測方法標準。該標準送審稿于2017年9月iso/tc79國際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年會上經日本、法國、英國等相關成員國專家的嚴格審查,于今年7月正式發布。
來源:cbc有色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