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論壇上,南方基金投資部執行總監、南方安心基金經理陳鍵認為,從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乃大勢所趨。但由于技術路線的多樣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卻有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新的投資機會可能更多地出現在零部件領域。由于動力系統的變化,電機、電池及相關的控制技術、化工技術都將成為關鍵,而新能源時代的汽車電子化、自動化程度也必將越來越高。相信在上述領域的投資機會值得發掘。
融通基金研究部總監助理、融通新藍籌(161601,基金吧)基金經理姚昆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和2005年的光伏行業類似,處于行業爆發的初期,里面孕育著諸多投資機會。他主要是基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基數小、增速快,技術路線基本確定、企業主攻方向明確,前期盈利模式以政府補貼為主等作出上述判斷的。至于投資機會,他也認為,核心零部件形成技術和規模壁壘(如鋰電池),整車具有獨特的模式創新(如特斯拉),將圍繞這兩方面挖掘和布局。
信達澳銀精華(610002,基金吧)配置、信達澳銀消費優選基金經理杜蜀鵬則表示,其對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但需要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發展相應的產品,同時配套政策扶持,而不是忽視需求的差異性,支持單一產品的發展。通俗說,就是需要“接地氣”。例如,純電動續航里程短,在大城市主要是代步,遠行能力不足,插電式混合動力能彌補這個缺陷,市場需求客觀存在,但一些城市的補貼政策是不鼓勵插電式混合動力的,只支持純電動。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投資機會主要在兩頭:一是整車端,一是服務端。整車方面,根據市場需求快速推出相應產品,在相關細分領域占據先發優勢,另對電池產業相對謹慎。”杜蜀鵬如是說。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