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發展方面,中日韓三方均有優勢:日本技術實力雄厚,產業自動化程度高,產品質量好;韓國技術水平略低于日本,但憑借其特有的大財團優勢,可集中資源重點發展;中國借新汽車產業先發優勢,動力電池產業進入了快速成長階段,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的鋰動力電池生產國。
歐美新進入者可能會改變全球競爭格局
與中日韓三國相比,歐洲和美國沒有動力電池巨頭企業,市場份額相對較小。但這兩個區域的汽車工業和化工工業發達,創新研發能力強。尤其是近些年,汽車企業向電動化轉型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這將對歐美動力電池產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帶動作用。
電池產業的發展需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和時間,在中日韓企業主導動力電池市場的局面下,其他區域在當前電池技術路線超車難度較大,因此歐美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布局新一代電池技術,寄希望于在下一輪競爭中占據主導。
歐美典型企業新一代電池布局情況
毋庸置疑,未來這些企業的“攪局”必然導致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格局更加激烈,全球中日韓三足鼎立的動力電池競爭格局很有可能演變成中日韓歐美的競爭局面。
產業競爭從下游客戶延伸至上游產業
在動力電池發展初期,電池企業為了培育市場,主要爭奪下游的整車客戶,從而提高市場占用率。然而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電池企業對上游材料和資源需求激增,上游資源供貨緊張,原材料價格也隨之上漲。當前動力電池企業的戰火已從配套客戶的爭奪延伸至上游材料和資源領域,世界各地的鋰礦、鎳礦、鈷礦資源炙手可熱,搶先布局的動力電池企業將享有主動權。
動力電池企業上游產業布局典型案例
日韓企業將加快爭奪中國市場份額
在近幾年,在補貼政策的強力刺激和動力電池目錄的精準保護下,為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發展贏得了寶貴的緩沖和發展時間,中國新能源汽車基本配套本土動力電池產品。根據研究機構evtank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主要外資企業在華鋰動力電池出貨量合計僅為986mwh,在國內鋰動力電池市場份額為3.13%。
2016年中國鋰動力電池市場份額
自2016年底開始,配套日韓電池的國內車企采取緊急更換電池供應商的切換對策,日韓企業在中國的動力電池業務幾乎陷入“清零”狀態,日韓企業進入暫時休眠。但自2018年開始,日韓企業在中國又有了新的動作,比如工信部發布的第307批新車公告中顯示,東風悅達起亞k5、東風雷諾兩款車型搭載了南京樂金化學(lg化學)提供的電池。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整車制造商認為日韓電池的成本和技術優勢足以彌補補貼時,日韓企業會再起卷土重來,發力爭奪中國動力電池市場份額。
中國將由防御式競爭轉向侵略性競爭
縱觀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全局,上游有豐富的鋰礦資源,正極、負極、電解液等關鍵原材料,制造裝備也能完全國產化;在下游,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當前自主品牌幾乎壟斷了市場份額;政府層面又營造了良好的政策及補貼環境,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得到充分發展。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