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一日,遞給你一杯咖啡的可能是一架無人機。
ibm已經獲得了一項咖啡無人機的專利,這種無人機不僅可以在公共場所飛來飛去送咖啡,還能預測哪些人需要咖啡因提神醒腦。
根據提交給美國專利商標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的書面文件,這種設備可以在辦公室、咖啡館或活動場所使用,在那里,預定的一杯咖啡會被送到喝咖啡或口渴的人手中。
面部或語音識別軟件、智能手機上的電子id標簽或藍牙可以確保咖啡送到正確的人手中。
此外,總部位于紐約的armonk公司的應用程序解釋說,無人機可以主動送上咖啡。
無人機將通過fitbit或類似的跟蹤設備、電子日歷(比如活動的時間、會議類型和參與者)、生物識別技術、血壓、瞳孔擴張、面部表情和起床時間來評估某人最近的睡眠質量。
如果被允許獲得咖啡愛好者的醫療信息,無人機還可以交叉參考與咖啡因相互作用的藥物,并知道不能為誰服務。
ibm的專利表格還設想了酒吧的應用場景,在那里,無人機可以通過尋找睡意的表現(比如頭向下傾斜或眼瞼下垂)、不穩定或含糊不清的說話提示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喝了太多酒。
如果注意到這種情景,無人機就不會再帶來飲料,如果有人試圖攔下它,無人機就會忽略這個人。
無人機還將能夠分辨是否有酒是給孩子喝的,并拒絕給未成年人提供酒精飲料。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無人機并不像人們通常喜歡放飛的微型無人機那么小。
不過,不要指望這些咖啡無人機的嗡嗡聲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ibm鼓勵我們的研究人員追求他們的興趣,即使不是他們的所有發明都會成為商業產品,”發言人阿曼達·卡爾(amanda carl)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
“通過將他們的發明作為專利發布,我們給予研究人員應有的認可,并將他們的工作公之于眾,這樣就能激發新的創新。”
對于華盛頓大學法學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law)的無人機專家瑞安卡洛(ryan calo)來說,咖啡無人機的提議是想得太多。
他表示:“這是一種技術結合,其中的技術有些已經成熟,有些卻不成熟。這是一架會送咖啡的無人機。交叉利用所有這些(因素)會很難……為什么不使用陸地車呢? ”
答案很簡單:人們喜歡夸張的食物。
想想日本的傳送帶壽司店、火烈鳥餐廳、漢堡店和冷凍酸奶店,它們用機器人來準備或供應食物。
加拿大咖啡行業專家科林•紐威爾(colin newell)擔心的是這種咖啡的供應方式。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