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來自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16支學生參賽隊齊聚上海交通大學。這些來自全國知名院校的“高精尖”飛手們,操控著他們自主設計融入算法的智能無人機,為現場觀眾奉獻了一場緊張刺激的飛行表演賽。
這是全國“高分”無人飛行器智能感知技術競賽現場,設置了標有號碼的黃色的停機坪和兩個圓形的障礙圈。
一名參賽隊員在賽前檢查無人機。
緊急調試。
比賽中各支隊伍設計的智能無人機從停機坪自動起飛,進入自主飛行模式,通過機載傳感器,開啟智能感知算法,自動識別地標,穿過障礙圈,進入人造小樹林對所有抽簽得到的二維碼進行搜索取證,當所有抽簽獲得的二維碼搜索完畢后,無人機自動返回停機坪,才算成功完成比賽。
一名參賽選手在調試自己的無人機。
這些無人機都是出自各自代表隊的大學生之手,這些看似樣貌普通的無人機實則是高精尖之作品,精密設計的智能算法,給了無人機會思考的“大腦”,機身搭載的傳感器,則給予無人機自主行動的能力。
一名女大學生盤腿坐下和男同學一起用電腦寫代碼。
這些計算機代碼是給無人機輸入指令,讓無人機像人一樣具有“大腦”,完成人類賦予它的任務。
來自上海交大參賽隊的劉偉琪說,他們這臺無人機上搭載了攝像頭、慣性器件、測速與測距傳感器,將自己設計的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的算法應用到這臺無人機上,使其能夠識別目標,并自己控制速度與方向,實現自主完成搜索任務。
參賽選手們發揮團隊力量,在做賽前準備。
裁判們全神貫注的盯著在飛行中的無人機。
一名裁判對比賽成績進行記錄。
一架無人機在飛行的過程中機體發生了傾斜,隨后任務宣告失敗。
現場的觀眾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一架無人機成功穿過了黃色的障礙圈。
大學生們在一起交流總結比賽的經驗。
來源:解放牛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