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主題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聞發布會,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副秘書長范恒山介紹近年來國家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并回答記者提問。
面對中國近年來出臺的各種各樣區域發展規劃,范恒山表示,中國的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不存在著過多、過濫和遍地開花的問題。另外,政府目前對很多具體地區的發展狀況研究得還不夠,需要按照中央的指示和要求,進一步提高區域政策的精準度,進一步細化它的政策空間單元。
范恒山解釋,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的自然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差異非常明顯。所以,這種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只能分類指導,惟有分類指導才能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解決地區發展的瓶頸問題。分類指導在空間指向上必然要突出重點,也必然是分散進行、分塊實施。從各個區域板塊的實際出發,相對獨立的制定區域政策和區域規劃。這從表面上看區域政策是分散的,一片一片的,但實際上恰恰是尊重了不同區域發展的客觀實際,體現了分類指導的理念。
從表面上看我們的區域政策是區域性的、特殊的,但實際上是與國家意志一致,是國家意志在局部的體現和落實。為什么這么說?第一,所有的區域規劃和政策都是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在各個部委的共同參與下進行的,各個部委在很大程度上是代表國家行使職責。第二,一旦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編制到一定階段,要通過很多的程序征求相關部門的意見,由部門把關,有的規劃國務院還要召開常務會議審議。在規劃制定中,考慮了各個地方的實際需要和比較優勢,是接了地氣的,是和地方實際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從哪個角度都不是碎片化,每一個規劃的出臺都是有依據的,都有一定之規,不是隨心所欲的。
來源:中國廣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