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輪胎行業又該愁眉苦臉了,畢竟最大的出口國美國再次舉起“反傾銷”“反補貼”兩柄利劍,讓最直接“受害的”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轎車及輕型卡車輪胎相關企業一陣膽寒,雖說目前美國相關聯合會只是提出了相關的申請,但這也足以嚇破了咱的膽,畢竟在這些所謂的法規法則面前,中國的一些行業總顯得底氣不足。
以輪胎行業為例,在2009年之前,中國生產的輪胎有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國市場,出口額接近22億美元,占美國市場消費量的17%。但同樣的“雙反政策”在那一年就生了風波。因為號稱從中國大量進口輪胎損害了當地輪胎工業的利益若不對中國輪胎采取措施,到2009年年底還會有3000名美國工人失去工作。因此,美國對中國輪胎特保案實施限制關稅的政策,這直接影響了中國對美輪胎的出口額,2011年中國對美出口此類輪胎額跌到9.68億美元。直到近年,關稅限制政策取消之后,中國輪胎對美國市場出口才快速回升。
其實在當時,中國不是沒有作出努力,也曾就這起輪胎特保官司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起訴美國。可惜的是,2010年12月13日,wto駁回中國提出的美國對其銷美輪胎征收懲罰性關稅的申訴,仲裁小組表示美國在2009年9月對中國銷美輪胎采取“過渡性質保護措施”征收懲罰性關稅未違反wto規定。2011年9月5日,wto裁定中國敗訴。一場官非持續時間長也就罷了,最終結果還不能如愿,只能說了要賠夫人要賠兵。
其實不僅在輪胎業,在中國其它行業出口方面同樣遭此命運。比如鋼材、光伏,說起反傾銷、反補貼之類的“反政”,無不頭疼。
雖說,行業人士無不信誓旦旦的說,這是美國在搞貿易壁壘,違反了經濟全球化大流,但那又怎么樣,在所謂的規則面前,你就是沒有說話的權利。而這其中一個根源便是,長期以物美價謙著稱的中國出口產品,已經讓世界人民有了慣性思維,低價確實存在傾銷的可能,廉價真的可以讓很多國外企業深受創傷,所以尋求政府保護的他們,完全有理由把中國的產品拒之門外,還能讓你無話可說。當然,這并不代表中國的企業人士就接受這樣的判定,他們也曾盡力反抗,努力的去尋求世界的認可,但這實在是太難了。
對于汽配行業來說,出口是一大筆的生意,誰也不想放棄。就筆者個人而言,就中國出口到外國尤其是美國的產品,在質量和價格方面從來都有自信,其實想來在那些外國佬的面前,他們也無法否認,在地大物博的中國,真的可以做出質美價廉的好產品。除了少了點技術含量,在做工方面也是無可厚非的。但為什么,在對方提出“雙反政策”的時候,中國的企業要么底氣不足,要么反抗也只有屈服。
只能說,問題還在自身,你所生產的產品不是唯一的無可替代的,盡管你在質量和價格上有優勢,但在為了保護本土企業利益之時,對方完全可以關閉貿易大門,這不是說你一天喊著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何時我們能做出自己的品牌,在技術和產品上形成唯一,這時,無論是哪個行業都可能勇敢的說“不”。
來源:慧聰汽車配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