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到“一帶一路”,再到長江經濟帶,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多個關于區域發展的新戰略構想,我國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進入關鍵期。
“區域政策的密集出臺和區域經濟的迅猛發展是這些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其中,‘一帶一路’因其特殊意義,成為國內外頗為關注的經濟話題。”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在6月10日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這一規劃正處在研究規劃階段。”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多家媒體的記者也將問題聚焦在“一帶一路”總規劃的編制工作和進展情況等方面,以期了解更多利好產業發展的消息。
已啟動研究規劃去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時,分別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這就是頗受關注的“一帶一路”戰略。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回答記者提問時曾說,“一帶一路”的規劃基點是我國西部繼續開發開放、東部轉型“走出去”的現實需要,是我國沿邊、內陸持續開放的新戰略。
“‘一帶一路’戰略注重推進國內與國際的合作發展,推動對內與對外開放相互促進。要把國內的開放與國外的開放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利用兩種資源、兩種市場,來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發展潛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范恒山在當天的發布會上介紹。
他說,“一帶一路”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正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抓緊編制“一帶一路”總規劃。目前,該規劃正處于研究規劃階段。
據了解,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等西部9省(區、市),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海南等東部5省將參與規劃的編制。
將成中國經濟新增長點“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不僅明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同時也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建設‘一帶一路’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政治、外交、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決策,也是實施新一輪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所以,它對于營造有利的周邊環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具有重要意義。”范恒山強調。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舉措有利于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形成對外開放新的增長點,關鍵是處理好中國與中亞及東南亞國家的關系,發揮好上合組織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在推動諸邊合作中的積極作用,加強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鄰邦及東南亞鄰國的友好合作關系。“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中國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為基礎,可以逐步形成連接東歐、西亞和東南亞的交通運輸網絡,為相關國家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
利好基建等產業“一帶一路”總規劃的制定和出臺會給哪些產業帶來利好,企業又將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是當天發布會上記者們關注的問題。
“‘一帶一路’總規劃的專項規劃將涉及基礎設施、環境保護、民生改善等,基建、交通、旅游等行業將首先受益。”范恒山分析道。
據記者了解,“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大景區建設總體布局已基本成型。未來,甘肅省將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點城市為依托,旅游精品景區為核心,周邊知名景區為輻射,高速公路、鐵路、航空為連接,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黃金旅游線路。同時,“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也給新疆的交通設施建設提供了新機遇。近年來,新疆的鐵路建設推進很快,鐵路已經成為新疆與中亞地區互聯互通的重要通道。
而作為“一路”的代表,福建省泉州市市長鄭新聰也曾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透露,泉州市已向中央提交了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總體方案,重點提出旅游、交通等5項發展計劃。
“從區域角度來看,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很重要,一個是產業,一個是企業。產業的發展很重要,制定區域規劃一個重要的支撐點就是產業,合理安排產業,明確下一步產業發展的方向、變革的方向非常重要。同時,企業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選擇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選擇能夠長袖善舞的舞臺。”范恒山補充道。(本報記者王茜)
來源:中華建筑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