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8月22日訊(記者柯稱 黃士峰 通訊員 馬瓊)“軍艦每次‘洗澡’特別麻煩,清除船底的海蠣子等附著物要消耗大量人力和時間。”海軍一位軍官的話,給武漢一群大學生提供了研究方向。
他們歷時一年研制出一款水下清潔機器人,可以向環衛掃地車一樣,給船底進行大掃除,對民用船只同樣有很強的實用性。上周,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師生團隊研發的這款機器人和它的兩個“兄弟”,一同獲得2018年“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特等獎。
機器人潛水給船只洗澡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這次獲得全國大獎的項目名為“智能水下機器人”,共有3款功能不同的產品。設計團隊給它們都起了一個“炫酷”的名字,如水下清潔機器人叫“蝙蝠俠”;管道檢測機器人叫“電螺鰻魚”,它可以在管道內無需轉向螺旋行進;仿生水下滑翔機叫“巡游者”,它能像魚兒一樣無聲地游弋,探測水下地形。
“目前最接近市場應用的,應該是水下清潔機器人。”研發團隊指導老師任晉宇說。記者看到,這款六邊形機器人像一個微型掃地車,車頭有高壓水槍和兩個圓盤狀清潔刷,車身四周分布8個推進器,中部上面是電子控制倉,同時也是保證浮力的空氣倉,底部有兩塊蓄電池。
任晉宇介紹,機器人下水后可以像無人機一樣保持懸停狀態,通過遙控調整姿態后它可以側身或倒掛貼上船底,通過履帶和推進器配合前進,同時用高壓水槍和清潔刷清除船底附著的生物。
據介紹,研究這款機器人的靈感,來自一句閑聊。去年下半年,海軍某部一位軍官來武漢交通職業學院了解士官班學生培養情況,無意間說起,軍艦底部總是會被海蠣子等生物附著,每天都要靠人力清理,每年還要進船塢徹底清洗,耗時費力。任晉宇聽了,就冒出了由機器人來代替人工的想法,此時,他帶領的學生團隊已經設計出了水下清障機器人。
大半年從未12點前睡覺
然而,這個項目不僅僅是改裝原有機器人那么簡單。該校船運學院5名老師、20多名學生歷時近一年艱苦研發,才造出這臺比較穩定的原型機。
學生團隊負責人、海軍士官班學生贠勝任介紹,團隊成員分為嵌入式算法、三維設計、電控設計、機械加工等小組,邊學邊摸索,克服了動力、防水、清潔性能等重重難關,“我們的原則是,當天發現的問題不解決就不收工,大概有大半年時間,我們都是忙到夜晚轉鐘才睡覺。參加比賽前連續熬幾個通宵,也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暑假,這一項目3款機器人,先后獲得了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制作大賽一等獎和“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特等獎。大賽評委會高度評價為“是科技創新、軍民融合的典范”。
來源:360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