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新中國】比特大陸:沖擊高性能計算頂峰 用小芯片撬動“人工智能+”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記者孫冰潔 張凱航)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場,作為近年國內異軍突起的芯片研發企業,比特大陸的定位非常明確:做全球領先的高性能計算芯片公司,以人工智能芯片技術和產品去撬動“人工智能+”,為各個行業賦能。
9個月實現芯片迭代
在比特大陸北京總部一樓大廳內,員工每日通勤,不用錄指紋、不用刷卡,只需“刷臉”,即可通行。這是比特大陸人工智能芯片在安防領域的諸多應用之一。
在人工智能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比特大陸也加入了ai芯片“賽道”競爭,加緊調整業務布局。2015年,比特大陸開始人工智能芯片研發,力爭趕超國際知名企業。
盡管“入局”時間不長,比特大陸的成績卻頗為亮眼。
2017年比特大陸推出了其第一代ai芯片――bm1680;2018年3月,推出了其第二代ai芯片――bm1682。該公司人工智能產品戰略總監湯煒偉告訴記者,比特大陸爭取以9個月的速度迭代,迅速推出新一代芯片。
8月22日,在比特大陸北京總部,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其公司研發的第一代與第二代ai芯片(央廣網記者 張凱航攝)
湯煒偉認為這種快速迭代更多源于厚積薄發,“團隊創始人已經在芯片行業耕耘多年,我們之前一直在做區塊鏈方面的高性能計算芯片,經過了很多市場競爭歷練,也是經歷了很多競爭和戰火的洗禮,一路走到現在。”湯煒偉說。
人才是湯煒偉提到的另一個關鍵因素。2013年,比特大陸初創時便落戶海淀區,主要目的是想通過海淀區高校林立的資源,吸納大量研發方面的尖端人才。據比特大陸公關總監吳鴻亮介紹,目前團隊中研發人員占比60%左右,且在美國、以色列、荷蘭等地設立了海外研發中心。他告訴記者,在吸引人才方面,比特大陸一直堅持走“國際化”路線,“不能只限于一定的區域,放眼世界,甚至哪個地方有頂級研發人才,我們就會為他專門設立一個研發中心。”
“技術上的突破是需要坐冷板凳的”
如今,比特大陸研發的芯片主要應用于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兩個領域。在區塊鏈領域,約有一半的產品銷往國外,全球市場占有率在80%左右,擁有全球最先進的7nm制程設計能力。而在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發上,2017年上半年推出的人工智能芯片bm1680,是該領域全球首款公開發售的云端深度學習專用芯片;2018年3月第二代人工智能芯片bm1682問世,比第一代產品提升了約5倍的性能,領先于國際水平。
湯煒偉認為這一系列技術上的突破,離不開研發團隊的長期耕耘。來比特大陸之前,他曾先后在國際芯片“巨頭”英偉達和英特爾工作過一段時間。英特爾公司的研發團隊中有不少資深科學家和工程師,已經在此工作了二三十年,專注于持續不斷地改進某項具體技術。這段經歷讓湯煒偉堅信技術型企業如果想在行業內站穩,靠的還是科研的硬實力。“技術上的突破確實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要坐‘冷板凳’。”
8月22日,比特大陸北京總部內,研發人員正在工作中(央廣網記者張凱航攝)
除了引進全球范圍內的研發人員外,吳鴻亮認為還要用開放的心態開展國際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技術跨越國界、隨著人才流動,互相交流對彼此都有益處。”
在人工智能“藍海”,合作大于競爭
隨著近年來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不少企業也在加緊對人工智能的“跑馬圈地”。以ai芯片為例,2017年下半年,寒武紀、地平線、云天勵飛等發展勢頭迅猛的科技企業也相繼向人工智能發力。
面對激烈的競爭,吳鴻亮認為其中的機遇要大于挑戰。他告訴記者,比特大陸目前的人工智能業務主要應用于兩大方面,一是智能安防行業;另一個就是互聯網行業。“人工智能行業目前百花齊放,人工智能芯片是大家共同看到的一個‘藍海’,我們在‘藍海’里面肯定是合作大于競爭,無論是安防企業,還是互聯網公司,對于我們來說都是潛在的合作者,而不是競爭者,未來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8月22日,比特大陸公關總監吳鴻亮接受央廣記者采訪(央廣網記者 張凱航攝)
放眼未來,湯煒偉認為人工智能正在進入一個“ai賦能行業”的階段。“現在正經歷一個非常快速的轉變,從科學家驅動的人工智能到行業驅動的人工智能。”而只有將人工智能的芯片技術、算法技術和大數據,通過與具體的行業相結合,使其能夠真正“落地”,他認為才可以說人工智能的需求達到爆發。
“我不想預測2018年能實現多大的增長,因為未來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湯煒偉說。
就在前不久,比特大陸與福州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多方將整合優勢資源,在數字經濟投資基金、智慧云服務、人工智能平臺、先進計算中心以及其他產業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