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訊(記者 李苑)全球戰略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與德國著名汽車研究機構亞琛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近日共同發布的《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報告指出,基于技術、行業和市場三個維度,對全球主要汽車大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態勢做出全面比較后發現,中國繼續保持總體領先地位,同時在全球電動汽車行業上的領先優勢得到進一步強化。
報告認為,中國想要在電動汽車領域獲得成功,明確的電池價值鏈戰略至關重要,不僅需要建立整車廠與原料供應商之間的垂直合作,還需要確立電池回收再利用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報告指出,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生產的預計增長量巨大,在行業層面上繼續保持領先地位。2017年中國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同比增長約70%,在同年所有新注冊車輛中的占比超過2%,成為全球首個超過這一比例的國家。基于中國過去18個月頒布的多項法律法規,如《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暫行管理辦法》《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等,中國有望在未來幾年內繼續保持總體領先地位。
報告還指出,未來十年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將大幅提高,2017年全球在冊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僅為100萬輛,到2030年則將超過2000萬輛。為了實現這一增長,汽車電池的需求預計將從2017年的74gwh增長到2030年的近1gwh。
報告預測,汽車電池的全球市值在2021年就能達到190億美元,其中中國將占據29%的市場份額,韓國和日本緊隨其后,分別占比21%和17%。
報告認為,到2025-2030年間,市場對電池的顯著需求會將電池供應行業推向一個未知的規模,對整個供應鏈形成挑戰,并將極大地加深價值鏈上下游各個企業之間的依賴程度。領先電池制造商預計將擴大對整車廠的主導優勢,整車廠則需要盡快采取恰當的戰略措施,降低對電池制造商的依賴性。對此,報告提出了兩種戰略選擇。
第一, 建立自主電池生產,同時與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建立緊密的長期合作關系來降低風險。這一戰略更適用于擁有相關技術且能夠對研發進行大量投入的大型整車廠。
第二, 改變供應商結構,減少壟斷,納入更多其他電池制造商并支持其發展,促進市場競爭,從而有效應對供應短缺,克服汽車電池價值鏈上高度的價格波動問題。
來源:蝦證券泄證券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