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資深專家robert eller說,2014年北美熱塑性彈性體需求有望增長6-7%,部分原因在于受到了汽車業強勁增長的推動。
eller近期接受采訪時說,這一數字高于2013年,因為總體來看,經濟在轉好。至少占到tpe需求量的一半的汽車市場在北美和全球都保持產量增長。
美國俄亥俄州阿克倫城的robert eller associates llc公司的總裁eller說,全球范圍來看,汽車tpe增長潛力最大的是中國和印度,在2011-2020年期間,2000萬輛新車將需要使用1.1億磅(約5萬噸)新的熱塑性硫化產品(tpv)和苯乙烯類嵌段共聚物(sbc)。
在歐洲,汽車銷量的下滑對tpe需求產生了不利影響。到2020年,該地區將生產1470萬輛汽車,這一數字仍將比該市場在2007年的歷史最高產量數字低8%。eller說,復蘇緩慢是由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量減少,人口日益老齡化,歐洲非汽車類交通運輸系統發達等因素導致的。
全球tpe高增長市場根據類型而有所不同。對sbc來說,高增長市場包括包裝、汽車、電子、醫療和電線電纜。共聚酯增長來自電子和生物塑料行業。汽車業有望為tpv提供未來的增長動力,而熱塑性聚氨酯樹脂和發泡有望在生物塑料和鞋類行業呈現需求增長。
eller還提到了tpe材料的一些潛在新應用。包括汽車的后角窗封條,可用tpv和sbc來取代pvc和epdm。
tpv還可用于風管套,這種材料耐熱、易于加工且粘于尼龍。eller說,此外tpv可在短風管應用中向epdm發起挑戰。
除汽車外,sbc還有潛力應用于化妝品和藥品的封蓋軟觸感外模。eller解釋說,在tpe領域內,sbc在汽車應用方面正在日益與tpv展開競爭,而tpv在這一領域正在日益商品化。
eller說,從長期來看,他預計tpe供應商將在數量和多樣性上均有所增長。同時,tpe生產商也越發難以控制知識產權。全球tpe市場也將出現更多級別的材料、更多競爭和更多的收購意愿。
2014年已經發生了這樣的一起交易,位于美國休斯敦的sbc生產商kratonperformancepolymersinc.公司在1月并購了總部位于臺灣的李長榮化學工業公司的sbc業務,合并后的新公司年銷售額為20億美元。
來源:塑料新聞中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