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軸承生產商日本精工因違反規定而被中國反壟斷部門罰款29億日元,約1.7億人民幣,這是首家日系零部件生產企業遭罰。發改委本月表示,已經完成了對日本12家企業實施汽車零部件和軸承價格壟斷案的調查工作,并將依法進行處罰。
在首家汽車零部件生產日企遭罰的同時,包括廣汽本田、廣汽豐田、雷克薩斯、東風日產等日系車企更是相繼遭到國家發改委的約談,盡管這些日系車企均表示會相應調整零部件價格,但還是難逃處罰的決定。據業內人士透露,日系車企的相關壟斷調查結果有望近期公布。
日系車企遭遇大考
軸承生產商日本精工遭罰成為了首家遭遇反壟斷定案的日系汽車零部件企業,囊括了轉向信號燈開關、雨刮器、電鎖等零配件的多個門類。與此同時,日系車企也正在遭遇國家相關部門的反壟斷調查,具體調查結果有望于近期公布。
目前,反壟斷風暴繼續擴大范圍,不僅包括豪華車及進口車,還波及非豪華車品牌。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6日稱,發改委除了將對奧迪、克萊斯勒進行處罰外,還完成了對日本12家企業實施汽車零部件和軸承價格壟斷案的調查工作,并將依法進行處罰。
近日,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皆表態稱,為了響應國家發改委和廣東省發改委對于公司零部件等相關領域的關注,將分別從9月1日和8月18日起下調部分零部件價格,使目前在華自動降價的外資汽車品牌車企達到7家。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發改委公布的12家日本企業涉嫌的壟斷,不同于克萊斯勒、奧迪所觸犯的&ldquo達成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rdquo的&ldquo縱向壟斷&rdquo紅線,此番12家日本企業涉及&ldquo橫向壟斷&rdquo,問題主要出現在零部件方面。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協會今年4月首次披露的&ldquo整車配件零整比&rdquo報告,18種常見車型里有10款車型整車配件零整比超過400%。其中,豐田占到4個席位,包括雷克薩斯es、凱美瑞、卡羅拉及雅力士,雅力士零整比更高達720.28%。此外,本田雅閣cp車型零整比為342.66%,東風日產騏達c11的零整比為375.92%。而國際市場零整比一般不超過300%。要打破這一壟斷,降價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而是日系車要打破相對封閉的零部件供應體系,對其他零部件企業開放。
目的或為打破現有體系
在反壟斷的風口浪尖上,汽車企業已經紛紛主動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奔馳、捷豹路虎、奧迪、克萊斯勒都宣布了降價措施,其中包括整車以及售后零部件的價格。
但是發改委如此大費周章的反壟斷行動目的不僅在敦促車企降價。打破現有整車銷售價格、售后零部件價格體系,將售價高以及維修成本高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是此次行動的主要目的。尤其是要從兩方面打破配件的經營模式,一是打破汽車生產廠家限制4s店使用符合標準的非原廠配件的規定,二是打破生產廠家限制4s店出售第三方獨立維修企業的配件的規定,讓售后市場完全放開。
今年4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協會首次聯合公布了18款車型的零整比系數(即售后零部件價格總和與整車售價的比值),這也是國內首次公布該數據。其中零整比最高的車型為1273%,國際上該比值一般在300%,在公布的18款車型中,零整比低于300%的只有三款,另外,6款豪華車的零整比平均值是591.29%,其余12款車的均值為402.08%。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售后零配件價格過高,保險行業在車險業務上幾乎全線虧損,尤其在近兩年金融環境不太樂觀的背景下,保險公司叫苦不迭。有消息稱,此次發改委的目標是與歐盟標準接軌,由此可見近期即將落地的罰單或許只是開始,隨之而來的將是汽車業一場空前規模的調整。
來源:《每日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