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品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武俠
最近美國的頂級律師和人工智能進行了一場比賽。
在這場比賽中,人類律師的平均準確率達到了85%,而ai的準確率高達95%,ai在26秒內完成了任務,而人類律師平均需要92分鐘。ai在一份合同中也達到了100%的準確率,其中得分最高的人類律師為97%。
而在國內,人工智能在法律領域的表現也十分亮眼。
有著20年律師經驗的武俠,在2014年創辦的律品匯科技,算是國內人工智能在法律行業落地的一個代表。
創始人武俠創業之初,想法很簡單:解決法律行業律師咨詢費普遍貴的問題,讓更多的人通過互聯網得到幾乎免費的法律咨詢服務。
老驥伏櫪,志在讓13億人用上“專業律師”
創辦律品匯科技之前,武俠是一位在律師行業浸淫20年的“老江湖”,主營房地產行業的法律業務。他是云南最大規模律所的創始人,他用20年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和人脈資源。
但在20年后的2014年,武俠結束了自己的律師生涯,投身到法律機器人行業創業中。“當時客戶和周圍朋友對我這一舉動并不是很理解,但我個人對于做這件事已經是很決然的事。“武俠回憶稱。
之所以態度如此決然,是因其在20年的律師生涯中,深刻體會“請律師這件事“幾乎是有錢人的事(據權威機構計算,全國律師平均每小時服務費是2700元),有限的律師,昂貴的費用,使得律所服務對象限制在有限的客戶群里,更讓他難過的一個現狀是大多數中國人對法律知識的缺乏、法律保護意識薄弱。
一個機會是隨著近幾年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算法在法律文本分類、法律文本自動生成、自然語言案例檢索上都有不錯的發展。
武俠同樣在人工智能上看到施展自己想法的機會,他和團隊用了4年時間,運用ai+大數據技術,讓機器深度學習了3000多萬萬法律文件后,研發出“律品”智能法律咨詢機器人,一個可以在大部分法律問題上,能夠代替律師的智能系統。
“律品”能做什么?
創業邦了解到,“律品”已經在昆明市五華區及昆明市司法局、云南省司法廳等云南省、市、縣的公共法律服務中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律品”已經成為司法部建設12348中國法網的技術提供商,這樣一來,通過中國法網,武俠讓法律服務中國13億人的想法得以實現。
創業邦記者登錄中國法網,親身體驗了擁有人工智能技術的“律師”到底有多強大?
登陸中國法網后,記者進入智能法律咨詢頁面,“律品”為用戶提供婚姻問題,勞動糾紛、工傷賠償、交通事故、接待糾紛、繼承問題等6個種類的法律問題。
創業邦記者嘗試了勞動糾紛案件下的“不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問題,進行了法律咨詢。
簡答回答四個問題后,一秒內便出現了一份“法律咨詢意見書”,機器把法律分析、行動建議為用戶清楚地羅列出來。還針對咨詢問題給出10條情況類似的法院判決案例,以及涉及到的23條法律常規。
很打動用戶的一點是,重點提示內容用了不同顏色的字體呈現出來。并假設多種可能存在的情形,給予法律意見和取證意見等。
體驗過后,最為直觀的感受便是,對于法律知識一竅不通的我,對所咨詢的勞動糾紛問題有了全面的了解,從中也知道了接下來怎么做才是最佳的維權途徑。
武俠稱,以往通過律師人力咨詢方式不僅成本高,效果還看不見,之前一個區政府一個月只有一百多個咨詢,用了這個智能系統后,一個月收集到3000多個咨詢樣本。大大提高了法律服務和智能,同時彌補了律師少的問題。
先發優勢大于技術優勢
目前,武俠的團隊已經超過50人,他稱很快將擴充至100人,團隊成員主要為法律人和技術人兩類工種。
在底層算法上,律品目前有著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武俠很坦誠地告訴創業邦記者,“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下,技術不會成為單一的技術壁壘,不敢保證一年或者兩年后有新的競爭對手出現。“
所以,先發優勢被武俠看的尤為重要。
的確,在全世界的科技項目中,速度和執行力一定程度上比底層技術更為重要,可以說這是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只有企業做到聚焦,速度才能更快。
所以,在未來的幾年內,武俠稱,團隊核心精力將聚焦在做好產品上,并快速迭代。內容和渠道上加速快跑。“形成品牌、政府資源等各方面形成全面壁壘。“武俠表示。
來源:中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