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江蘇昆山市開發區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汽車輪轂拋光車間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粉塵爆炸事故,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傷。這起重大責任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教訓十分慘痛,這從一個側面暴露出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當前存在諸多安全隱憂。同時,也帶給我們很多疑問,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安全生產狀況是怎么樣的?還存在哪些薄弱環節?應該如何有效應對?一連串的問題發人深思。
一、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發展迅猛,散亂差問題突出
1.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發展現狀。近年來,我國汽車工業高速增長,2013年全國汽車產銷量均超過2100萬輛,位居世界第一。同時,汽車零部件產業也隨之迅猛發展。截至2013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約20萬家,主要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多達1.6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萬多家,外資企業超過1200家。2013年,全國汽車零部件制造行業實現總產值達3萬億元,同比增長近18%,約占汽車工業總產值的50%,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主要有三大主體,分別是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國有和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汽車零部件生產的低端市場,優勢產品包括汽車輪轂、汽缸體、連桿等,盈利能力較弱。外資企業多由世界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控制,擁有先進的產品技術,壟斷了空調系統、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以及電子控制類等核心零部件。汽車零部件主要供應整車裝配市場和售后服務市場,兩市場需求規模占比約為80%、20%。外資和國有企業多為整車配套市場的主要供應商,而民營企業則面向的主要是售后服務市場。
2.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存在的突出問題。由于發展歷史短,技術不成熟,管理不完善,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長期以來存在著&ldquo散亂差&rdquo的突出問題。一是生產集中度低,產業分散。據不完全統計,國家級、省級、地區級汽車零部件園區約103個,眾多地區都將汽車零部件產業列為重要支柱,發展重點基本相同或相似,重復分散投資,工業布局趨同,生產集中度低,組織效率低下,產業規模效益差。二是同業無序競爭,市場混亂。本應統一的全國市場被分割為一個個地方性市場,中低端汽車零部件由于產品技術含量低,仿冒假冒、低價競爭等現象突出,導致汽車零部件市場十分混亂。三是企業準入門檻低,安全管理差。汽車零部件企業90%以上為中小企業,投資規模小,設備和工藝落后,人員素質不高,安全保障能力低,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十分薄弱。這些現象嚴重制約了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安全管理滯后,薄弱環節不容忽視
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集中了機械、電器、化工等加工制造方式,在安全方面存在著易燃、易爆、觸電、起重、機械傷害等安全風險以及粉塵、毒物、噪聲等職業危害。因此,該行業安全生產的特點是危險源點多面廣,風險性質多樣,事故致因復雜。總的來看,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近些年從數量上、質量上、效益上實現了長足發展,但部分企業的安全生產卻沒有實現同步發展,尤其中小企業安全問題更為突出,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管理水平不高、設備安全保障程度低、員工安全綜合素質差等問題普遍存在。
1.大型企業安全績效尚好,安全管理水平仍需提高。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尤其是世界汽車零部件巨頭以及東風、一汽、上汽、廣汽等大型汽車集團設立的獨資或合資企業,在行業中的數量占比不足10%,其安全理念較為先進,從業人員素質高,安全投入到位、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化水平較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部分外資企業沿用其母公司的安全管理體系,不能全面滿足我國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有關要求;一些外資企業對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積極性不高,安全管理的中國化進程相對較慢;部分國有汽車零部件企業由于建廠早、效益差,安全投入欠賬較多,部分安全隱患無力整改,難以達到國家最新的法規要求;一些企業在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方面存在弄虛作假&ldquo兩張皮&rdquo現象。
2.中小企業安全生產基礎薄弱,主體責任難以落實。中小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數量占全行業的大多數,其中不乏作坊式企業。這些企業安全基礎薄弱,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對安全生產重視不夠,不能擺正安全與質量、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的正確關系,沒有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和安全生產&ldquo紅線&rdquo意識;安全管理組織機構不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落實;安全規章制度不健全,未能融入法規最新要求,一些企業甚至沒有重點崗位和危險作業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安全生產投入不足,工藝技術落后,設備設施的安全性差,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缺乏;新職工&ldquo三級&rdquo教育難落實,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不到位,職工&ldquo三違&rdquo現象突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不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走過場,工作不求實際、不求實效,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難以有效落實。
三、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相關法規標準規范亟需完善
1.健全完善有關法律法規,為強化汽車零部件企業監管提供法律依據。一是要強化立法工作。吸取血的事故教訓,進一步修改完善《安全生產法》,并盡快出臺;嚴格落實《勞動法》、《職業病防治法》、《消防法》和《環境保護法》,為保證職工安全與健康,規范企業勞動用工,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等提供法律保障。二是要完善相關部門規章。修改發布《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管理規定》;貫徹執行《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規定》、《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等,明確安全生產的有關要求,強化對汽車零部件企業安全監管工作。
2.推進安全標準和規范建設,為強化汽車零部件企業安全基礎提供抓手。一是要扎實推進相關標準規范在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貫徹落實。要嚴格執行《粉塵防爆安全規程》(gb15577-2007)、《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用收塵器防爆導則》(gb/t17919-2008)、《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199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粉塵作業場所危害程度分級》(gb/t5817-2009)、《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aq/t9006-2010)《汽車制造企業職業危害防護技術規程》(aq/t4227-2012)、《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aq/t7009-2013)等,提升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二是要根據實際需要,研究制定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相關安全標準規范。要研究制定《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細則》,為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和評審工作提供抓手。要開展金屬粉塵防爆抑爆課題研究,研究制定《鋁鎂制品機加工粉塵防爆安全規程》等有關規范,強化汽車零部件企業金屬粉塵作業現場安全管理。
四、加強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安全管理刻不容緩
1.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進一步強化政府安全監管。
各級政府應深刻吸取江蘇昆山市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ldquo8·2&rdquo特別重大爆炸事故教訓,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理念,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一是要強化&ldquo紅線&rdquo意識,把緊安全準入關。各地要把相當的精力放在安全生產上,堅持發展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要全面排查汽車零部件企業建設項目&ldquo三同時&rdquo情況,對安全生產把關不嚴的要立即糾正。二是要摸清底數,實行分類監管。各地要摸清轄區內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基本情況和安全生產狀況,建立數據庫臺賬,實行分類監管。對工藝裝備落后、有火災及粉塵爆炸場所、存在重大危險源、重大事故隱患以及嚴重職業危害的企業要加大執法力度,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要堅決停產整頓。三是要一視同仁,從嚴執法。對所有企業,不論內資外資、不論國有民營、不論企業大小、不論中央企業還是地方企業,在安全監管領域必須實行平等的&ldquo國民待遇&rdquo,都要做到嚴格執法,必須一視同仁,沒有例外。四是要推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強化源頭管理。各級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激勵約束政策,推動汽車零部件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使企業從制度、規章、標準、操作、檢查等各方面,制定具體的規范和標準,使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實現規范化、標準化,夯實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五是要面向社會公眾和企業職工廣泛開展公益性安全宣傳教育,普及事故防范、避險防災、逃生自救等安全常識。
2.健全完善企業安全管理體系,進一步推動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一是要依法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管理組織機構,配備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建立完善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二是要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基礎,確保安全投入、安全培訓、基礎管理、應急救援&ldquo四個到位&rdquo。三是要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鼓勵全員開展危險源辨識和隱患排查治理活動,建立安全隱患臺賬,落實閉環管理,增強事故防控能力。四是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落實企業(工廠)級、車間(區隊)級、班組三級培訓,堅持安全生產先培訓后上崗。五是要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探索培育具有自身特點和行業特色的企業安全文化,激發職工的內在精神動力,從而促進企業安全管理工作,規范全員安全生產行為。
3.深刻吸取事故教訓,認真開展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粉塵專項整治。一是要按照《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深刻吸取江蘇省昆山市&ldquo8?2&rdquo特別重大事故教訓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的緊急通知》要求,進行徹底的、全覆蓋的自查自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