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10年,看中南方繁榮的民營經濟市場的新松集團布局浙江,正式設立南方研發基地——杭州新松。早已有志致力于研發工作的陳立毅然選擇加入了新松,從方案應用工程師到單個課題的負責人再到主持杭州新松的研發工作。
談到此處,陳立頗有感觸地講到,做現場應用并不是工業機器人的全部,我們想要與國外品牌pk一定要做好本體與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工作,提高產品質量;目前越來越多在外資企業工作的優秀國人選擇加入國內,一方面是出于一種民族情結,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國家對技術研發工作的大力支持和越來越好的發展環境。
對于資本、其他行業不斷涌入工業機器人行業,陳立再次強調了工業制造的“嚴謹性”。他談到,首先這是好事,我們看待機器人行業要有包容性,不能閉門造車,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確實需要各方共同投入發展;不過也不能看到國家大力支持就覺得有商機就冒然進入并試圖立竿見影地改變目前的格局。
他進一步分析到,機器人行業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市場培育方面,都是一個長期的投入,工業機器人行業不是金礦,進來后立馬就能挖到金子,立馬又去別的行業。“不是我把思想高度抬高了,從事工業機器人行業還是比較辛苦的,我們確實需要有奉獻精神,貴在堅持,而且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系統,需要一定的技術經驗才能提升產品的品質,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名品發展。
不能簡單的依靠降低產品的價格來占據市場,“質量不過關,不就成了劣幣驅逐良幣了”。不能單從眼前的利益來看,首先要制定行業標準,把產品質量做上去,做精做好,進行嚴苛的產品檢測檢驗。自回國進入此行業近十年的陳立用自身行動感受著、踐行著其中的變與不變。
低價策略沒問題,關鍵是綜合能力要跟上
日前的“卡脖子”事件,讓整個機器人行業再次警醒,掀起了掌握核心技術的大討論。與此同時,對于近兩年一些機器人企業打出的低價牌,行業內也是褒貶不一,爭議不斷。
工信部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涉及機器人生產的企業已逾800家,其中超過200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于產業鏈低端,產業集中度低、總體規模小。據了解,工業機器人在10年前銷售均價在50萬左右,現在價格是四大家族機器人售價在15萬~20萬元,具有代表性的國產機器人價格略低于四大家族,經濟型的純國產機器人終端銷售均價約8萬元。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隨著等零部件國產化,工業機器人均價估計會降到5萬元以內。可注意到,國內機器人企業強調自身的優勢更多還是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考慮。
“一臺只要28,輕松帶回家”這樣一味簡單追求低價格是很令人反感的,是在擾亂市場,對于行業目前熱議的“低價策略”,陳立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講到低價策略可分兩方面來看,一方面低價本身沒有太大問題,任何事情和產品都有一定的時效性,但是現在是否具備低價市場還值得商榷;另一方面,則不能簡單地打價格戰,這并不是長久之計,包括產品品牌效應、產品質量穩定性、售后服務等在內的綜合能力都要提升上去,否則就是砸自己的牌子。
“在與廣州啟帆總經理周偉溝通交流時,他也是比較認同的”陳立談到,像廣州啟帆在國內價格是屬于比較經濟實惠的,同時啟帆也在不斷的探索、提升自身的各方面技術服務能力,獲得諸多客戶的認可,這也說明了走低價策略沒問題,關鍵是綜合能力要跟上。
“對于制造企業,更看中的是適合他們的生產改造需求,并不是非要國外品牌”陳立進一步介紹到,新松的客戶從外資企業、大型國企到民營企業等類型不同、規模不一,可以為客戶提供數字化工廠的交鑰匙工程。這個交鑰匙工程,首先則是要根據終端客戶的需求進行分析判斷,從產品技術、質量到集成水平、服務等都是趕超國際水平,才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
作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翹楚和的踐行者與推動者,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四大系列百類產品,面向智能裝備、智能物流、、智能交通,形成八大產業方向,致力于打造數字化物聯新模式。為全球3000余家國際跨國企業提供產業升級服務,已累計出口32個國家和地區,與一帶一路17個國家和地區有深切合作。其中,移動機器人綜合競爭實力突出;潔凈(真空)機器人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填補中國在該領域的空白;工業機器人在高端領域批量應用;服務機器人業已銷往海內外。
“行業不是挖金礦,進來之后立馬挖到金子,立馬又去干別的。這個行業是十分嚴謹,需要大家長期投入,朝著一個方向共同努力,是要有奉獻精神的。”杭州研究院院長陳立在說這些話時雖輕聲細語,卻擲地有聲,而這些話,不僅是對不斷涌入機器人行業的投資企業、互聯網公司說的,還是對整個機器人行業由衷地期冀,和對自己的要求。
進入機器人行業已有十年,加入新松六年的陳立,從就職于外企的應用技術崗位,到毅然投身國產工業中的關鍵技術研發工作;從風云變幻的大環境,到內心執著不變的堅持。他經歷著這個行業的發展,也目睹著新松的跨越,帶領并見證著杭州新松的不斷壯大。這其中的變與不變有著怎樣的取舍與情結,憂愁與歡喜?讓我們走進陳立,走進杭州新松。
新松集團的“南方總部”,杭州新松精耕細作
平昌冬奧會上的“北京8分鐘”新松移動機器人驚艷亮相,讓世界欣賞到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也讓世界見識到以新松為代表的中國邁上新臺階。臺上的精彩定離不開幕后的艱辛付出。堅持始終走自主研發道路的新松,已在國產機器人企業中首屈一指,并且走向國際。
“新松從創立就是基于自主核心機器人技術的應用價值創造為起點,現已建立起南北兩翼齊飛,多地協同的機器人研發與產業化基地,是中國最大的機器人公司;其中杭州新松是集團中最具戰斗力的分公司之一”陳立介紹到,在北方傳統的汽車及零部件自動化制造業扎實基礎上,新松在長三角地域做了一定范圍的產業升級,南方的個體經濟發展十分突出,尤其是浙江一帶,以家居家電、電子消費品等為代表的外資、民營經濟繁榮,再加上浙江互聯網經濟發達,軟件人才集聚,充分滿足了市場、人才的需求。
同時浙江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進智能制造也亟需科技研發企業的注入。“我們很多工作人員都是本地化,包括我在內”陳立分析到,長三角地區一些外資企業來到本地之后也不斷本地化,再加上民營企業產品更新換代比較快,機器人企業要具備非常快的響應速度,這是一個大市場,新松看到了,定然也是不會放棄的,所以才有杭州這家“新松橋頭堡”。
據介紹,杭州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是沈陽新松下屬全資子公司,是一家以機器人獨有技術為核心,致力于數字化智能高端裝備研發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杭州新松已成為新松集團南方總部基地,并設有省級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重點企業研究院。據院長陳立介紹,研究院結合長三角實際情況和特殊應用進行研發設計和量化生產,例如3c行業的快速搬運裝配、精密,杭州新松則研發出4kg負載開放式6軸工業機器人,填補了集團在這一產品線的空缺。
這個機器人除了應用于汽車零部件、3c等產業線中,也應用到教學實訓平臺當中,不單單適用于大專院校,因為有一個開放性的控制器大腦和高度靈活的輕量化本體,也非常適合大學及研究生以上做課題項目開發。
“浙江省軟件人才比較多,我們也在做軟件方面的拓展。很多軟件人才也比較喜歡來我們公司,因為單純的互聯網公司編程較為枯燥,接觸不到實物與目標對象。搞機器人研發是軟硬件結合,你能讓你真實感受到你代碼的力量!”陳立帶領團隊不斷開拓創新,講述起來時也是興致盎然。
第五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中,陳立即分享了杭州新松牽頭承接的關于工業機器人仿真與離線編程軟件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在此次采訪中,陳立特別講到用于機器人方面的離線仿真軟件與純軟件不太一樣,是要用于工業生產當中,一定要具有嚴謹性、可靠性。他表示在科技部各位專家的幫助下,杭州新松一定會全力滿懷信心的完成這個國家交于的任務。
浙江省的物流倉儲比較發達,有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商,所以對倉儲物流的需求比較高,尤其是智慧物流的興起,新松集團自然嗅到了商機作出及時反應,杭州新松做為先鋒將此項業務列為了核心。據了解,新松集團目前已有三大成熟的研發基地,即沈陽新松、杭州新松、上海新松。
作為新松集團的“南方橋頭堡”,杭州新松結合本地實際,精耕細作,目前已是占地400多畝,擁有工程師多名,主營業務包括數字化工廠、特種裝備支撐產品研發等,應用領域涵蓋汽車零部件、3c行業、木門、水泵、電梯、廚衛等各行各業,客戶更是遍布國內外。
從外企應用到國企研發,十年的變與不變
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科技部將工業機器人列入了科技攻關計劃,原機械工業部牽頭組織了點焊、弧焊、噴漆、搬運等型號的工業機器人攻關,其他部委也積極立項支持,形成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第一次高潮。2010年以后,我國機器人裝機容量逐年遞增,開始面向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發展。到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萬臺,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總銷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目前,已連續五年位居第一。
這些年機器人市場的風云變幻,陳立經歷著,改變著,也在堅持著。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