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機器人取代人力?外媒:人工智能日益融入中國商業活動
外媒稱,在中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正在日益融入商業活動。
據委內瑞拉《宇宙報》網站8月5日報道,在上海一家未來風格的餐館中,一個小機器人走到桌子前,打開玻璃蓋子,展示出一盤小龍蝦菜肴,然后用它的機械“嗓音”說:“祝您用餐愉快。”在這家名為robot.he的餐館里,機器人取代了服務員。
這是中國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一個項目,旨在使中國的服務業現代化。
該公司希望通過打造餐飲連鎖店robot.he,來提高服務效率并降低勞動力成本。在robot.he,微波爐大小的機器人在跑道上來來回回,以便給顧客上菜。
研發這些機器人服務員的產品經理曹海濤(音)說:“在上海,一名服務員每月的勞動力成本可達1萬元人民幣。而且需要兩組服務員輪班工作。但機器人不需要兩班倒,它們每天都能上班。”
robot.he餐館以該公司旗下的一家連鎖超市為依托。robot.he的食客可以通過該超市的移動應用程序點菜,機器人服務員隨后會將菜品送至客人的桌子前。餐館還提供外賣服務。
專家認為,在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中國,這一概念更多地展示了一種應用新技術的方式,而不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報道稱,這些餐館也是中國迅速應用新技術的象征。中國決心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者。在中國,用手機進行支付已經司空見慣。越來越多的藥店、書店等零售商已經不再需要收銀員了。
該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宣布,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中國開設1000家由機器人負責烹飪和服務的餐廳。多家中國電子商務企業也在推廣用無人機提供配送服務。
報道稱,隨著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增長開始趨于平穩,這類創新舉措將有助于企業降低成本。“以前,所有人都在尋求快速擴張,但這種增長已經結束,每個人都必須專注于改善他們的運營,”貝恩公司的商貿專家賈森·丁(音)說。
“重要的是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務,而將機器人應用在正確的地方,可以為此作出貢獻,”他說。
報道還稱,然而一些專家認為,雖然機器人可以節省勞動力成本,但仍然無法替代人類勞動力。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學教授王和生(音)表示,由于這些機器人的成本仍然太高,短期內難以普及應用。他說,如果勞動力成本繼續上升,機器人的應用將彌補相關損失。(編譯/田策)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