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記者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息與傳播(ci)部門及其合作伙伴將于2018年11月舉行的“互聯網治理論壇”(igf)期間,在其巴黎總部舉辦一場名為“人工智能促進知識社會與可持續發展”的公開討論會。
關鍵詞:聯合國;人工智能;討論會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唐紅麗)7月31日,記者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息與傳播(ci)部門及其合作伙伴將于2018年11月舉行的“互聯網治理論壇”(igf)期間,在其巴黎總部舉辦一場名為“人工智能促進知識社會與可持續發展”的公開討論會。
據介紹,該活動將致力于探討人工智能開發和應用方面的技術、倫理、政治、社會與法律影響,為各利益相關方提供公開論壇,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促進知識社會與可持續發展所需的政策、實踐、措施和機制。
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息與傳播部門邀請感興趣的研究者和專家參與該活動并提交意向書。意向書要求不超過4頁,須包括簡歷和關于如何參與活動的簡短陳述。須在2018年9月10日前(巴黎時間)將文件發送至ai-ci@unesco.org。相關問詢亦請發送至該郵箱。
申請者可就以下任一相關領域和問題擬寫并遞交簡歷及意向書。
一是,信息和知識獲取:人工智能技術如何塑造人類的信息和知識獲取?人工智能的潛力如何促進開放的包容性知識社會?如何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推廣開放教育資源、開放獲取、開放數據、開放內容和多語言應用?如何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制作、發布和評估符合媒體和信息素養標準的新聞、數據、信息和知識?
二是,消除人工智能鴻溝:如何分析國家之間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差距?如何制定新的合作研究戰略,以建立全球研究機構網絡?
三是,言論自由和隱私:面對以大數據和信息傳播算法作為支撐的人工智能,如何解決人工智能對人權(包括言論自由和隱私)的影響?
四是,新聞與媒體發展:人工智能對新聞媒體的制作與傳播有何影響?數字時代下,記者、新聞和媒體的實踐與價值是如何演變的?人工智能在加強線上及線下新聞、新聞教育、多元自由獨立媒體方面的潛力是什么?
五是,信息倫理:如何確保從全球性、多元化、多學科和多利益相關方(如公共和私營部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等)的角度反思人工智能的倫理影響?如何保證算法的透明度和問責制將造福人類,并且是建立在尊重人權、性別平等和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之上?
六是,開放包容的多利益相關方方法:教科文組織“互聯網普遍性”指標框架涵蓋了發展人工智能所必須遵從的r.o.a.m原則,即權利(r)、開放(o)、可及(a)和多方(m)原則,如何在國家和國際層面建立符合這4項原則的開放包容的多利益相關方方法,以解決復雜的人工智能議題?
七是,人工智能促進持久和平與可持續發展: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如何促進維護和平,建設彈性社會?為有效打擊暴力極端主義和其他未知的威脅,如何應對因技術發展、網絡安全和網絡恐怖主義問題而不斷變化的威脅?
主辦方進一步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尤其支持發展中國家、青年和女性專家報名參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遴選少數專家作為專家小組成員和關鍵參與者出席預備活動,并提供旅費。
作者簡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