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2014年前10個月,福建省汽車零配件出口112.6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3.2%。
一、今年前10個月福建省汽車零配件出口主要特點
(一)10月當月出口值環比較快增長。福建省汽車零配件自今年7月出口值達到去年以來最高值后,8、9月連續2個月單月出口值環比下降,而10月當月出口額則較快增長。10月當月福建省汽車零配件出口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1%,環比增長10.2%。
(二)加工貿易出口占近半壁江山。今年前10個月,福建省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汽車零配件55.9億元人民幣,下降6.3%,占同期福建省汽車零配件出口總額的49.7%。同期,一般貿易出口53.3億元人民幣,增長15.2%,占47.3%。
(三)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主導地位。今年前10個月,福建省外商投資企業出口汽車零配件81.8億元人民幣,增長1.5%,占同期福建省汽車零配件出口總額的72.6%民營企業出口23.8億元人民幣,增長6.4%,占21.1%國有企業出口7億元人民幣,增長12.9%,占6.3%。
(四)美國、歐盟和東盟位居出口市場前3位。今年前10個月,福建省對美國出口汽車零配件29.4億元人民幣,增長3.6%對歐盟出口18.5億元人民幣,增長2.5%對東盟出口15.6億元人民幣,增長1.9%。對上述3地出口合計占同期福建省汽車零配件出口總額的56.3%。
二、當前汽車零配件行業值得關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高技術含量產品缺失,國內汽車零配件企業競爭力不足亟需關注。從2006年以來,我國汽車零部件雖然出口額增長迅猛,但產品結構幾乎沒有根本性變化,高耗能、高耗材、低技術附加值的產品依然占據主流,比如輪胎、制動摩擦片、車輪等,而發動機、變速器及其他技術含量較高的汽車電子類產品的出口占比微乎其微。我國現有近8000多家規模以上的零部件企業,但是能生產出高質量、高技術含量的零部件企業卻很少,大部分處于仿制或局部開發的狀態。根據美國汽車新聞在2013年7月公布的2013年度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名單來看,僅僅只有排名第92名的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唯一一家躋身全球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單的中國企業。同時,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整體發展依然不夠成熟,目前自主零部件企業大多都是在小塑料件、小鍛造件這些低利潤、低技術水平的層次上謀求發展,企業研發能力差,技術基礎不牢固。高技術含量產品缺失,國內汽車零配件企業競爭力不足都制約著汽車零配件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不斷加大對華投資力度,國內企業競爭形勢更加嚴峻。近年來,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華強勢突擊,持續加大對華投資力度和建廠步伐。如在2012年下半年,固特異在大連新建工廠,生產專為國內商用車開發的輪胎德爾福旗下派克電氣系統有限公司9月在成都建廠,主要生產汽車電子電器線束產品等。同時,跨國零部件公司還在中國建立中國、亞太的研發中心,部分甚至已經成為其全球研發中心。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資金、技術,但對國內零部件企業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如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零部件等核心部件領域,外資控制的市場份額高達90%。而缺乏研發實力和技術的眾多國內自主汽車零部件企業,只得憑借低價和資源換取市場份額。此外,由于韓國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有所提高,韓國擬在2015年將汽車零部件出口額提升至300億美元,該數額較2010年的189億美元增加58%。這些都導致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面臨嚴峻考驗。
(三)各種國際貿易摩擦和標準致使出口形勢進一步嚴峻。美國政府在2012年時就曾將中國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品補貼政策訴至世界貿易組織,而近期美國又啟動針對中國輪胎的雙反,這對于中國輪胎的出口將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印度政府于2010年4月開始向自中國進口的中重型商用車前橋梁和轉向節征收限制性關稅,稅率從0.35美元/千克到1.11美元/千克不等,而應印度巴拉特鍛造公司請求,印度政府在近日對進口自中國的汽車前橋梁和轉向節展開調查,以決定是否延長對這些零部件的反傾銷稅征收期限。在輪胎進口方面,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認證標準,如輪胎進入海灣六國需進行“gcc”認證,在美國銷售需通過“dot”認證。此外,還有印度的“isi”認證,巴西的“inmetro”認證,以及歐盟的“ece”認證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國的汽車零配件出口難度進一步加大。
來源:《中商情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