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頻出、變革不斷的2014年,中國汽車市場毫無懸念地再次蟬聯全球第一大市場寶座。根據中汽協的統計數據,今年前11個月,我國汽車銷量為2107.91萬輛,同比增長6.14%。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預測,今年車市整體增幅不會超過7%。面對銷量增長幅度的趨緩,各車企開始主動或被迫地選擇轉型,自主品牌強化自身技術提升競爭力、國外品牌加快本土化布局……中國車市的結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合資車企百萬輛格局初現
雖然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增速放緩,但今年合資企業的增長卻并未受到影響,而且不少車企依然遇到了產能瓶頸。自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上海通用年產銷量率先突破100萬輛之后,今年東風日產、北京現代也加入到產銷100萬輛行列。同時,福特、豐田等品牌憑借合資公司的發力,同樣晉身到年銷100萬輛的陣營。
不過,合資車企的目標并不止于此,今年初,南北大眾分別公布了160萬輛、170萬輛的產銷目標。從前11個月的銷售情況看,南北大眾完成今年目標沒有懸念。去年已經躋身150萬輛俱樂部的上海通用,今年銷量目標為160萬輛。今年前11個月上海通用累計銷量為151.9萬輛,同比增長9.6%。再看北京現代,今年銷售目標為110萬輛,同比增長6.8%。今年前11個月,北京現代已經銷售100萬輛車,百萬輛體系穩固。
相比德系、美系、韓系車企,今年的日系車企在國內的銷售趨勢并不理想。盡管如此,東風日產對2014年依然充滿期待。今年1-11月,東風日產累計銷售汽車85.3萬輛,同比增長3.9%,依然有望突破年銷100萬輛大關。豐田計劃今年在中國銷售突破100萬輛,1-11月銷量為90.74萬輛,可見100萬輛目標有可能實現。
比拼銷量的同時,各大品牌還在軍備競賽般擴張產品線和產能。按照計劃,明年長安福特、psa都將沖擊100萬輛產銷目標。可以想象,隨著跨國品牌在中國的加速建設,這些合資企業的產能將在未來幾年內迅速提升。合資品牌新工廠建成和投產的規模也會爆發顯現,必將為具有規模化優勢的廠商帶來更低的原料采購成本和更強的生產和競爭力。
自主車企集中轉型尋突破
對于絕大多數自主品牌車企來說,今年的關鍵詞是“探索求生”。數據顯示,今年1-11月,自主品牌在轎車市場銷量累計下跌16.2%,至244.5萬輛,市場份額降至21.9%,同比下跌5.1個百分點。
市場份額的持續縮水,特別是乘用車市場銷量一再受挫,讓所有自主車企都感受到了空前的生存壓力。同時,包括華晨、比亞迪、上汽、北汽、長城、奇瑞等在內的各大自主領軍車企也深刻認識到,品牌提升才是未來生存的關鍵。今年一年中,眾多自主品牌車企紛紛通過發布高端車型、提升售后服務、推出全新市場策略等方式推進企業轉型,尋求品牌上的突破。
今年,多家自主車企轉型成果相繼顯現。其中奇瑞的年輕化戰略效果明顯,通過陸續推出艾瑞澤3等外觀酷炫、智能互聯配置豐富,主打時尚牌的全新車型,吸引了一批“85后”、“90后”消費者。據奇瑞相關負責人透露,明年奇瑞還將有一系列極具競爭力的主力產品上市,包括艾瑞澤5和一款全新7座mpv,都將為市場競爭提供強大支撐和后勁。以推進中國新能源車發展為己任的比亞迪今年全面發力,針對燃油車體系發布了“智戰略”。“智戰略”包括智能車聯、智能駕駛、智能安全三個方面。智能車聯主要體現在云服務、pm2.5綠凈系統等智能配置上;智能駕駛主要體現在tid黃金動力組合、遙控駕駛等領先技術上;智能安全主要體現在打造五星安全標桿等安全裝備上。“智戰略”與此前發布的新能源汽車“542技術”一起,共同構成比亞迪雙驅戰略,形成了合力之勢。
可以說,在汽車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所有自主品牌都意識到了轉型、創新的重要性。從今年各大自主品牌車企顯現的新氣象中可以看出,蛻變剛剛開始。在新能源車的推進、傳統燃油車的改進、服務的提升中,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車企將擁有與合資對手一較高下的實力。
豪華車企本土化成競爭常態
近幾年,隨著豪華車市場的風生水起,率先進入中國并已經國產化的德系三大品牌(奧迪、寶馬和奔馳),可謂在國內市場呼風喚雨。最終,落地國產成為了幾乎所有豪華車品牌的選擇,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豪華車品牌加入國產行列,競爭也將愈發激烈。
數據顯示,盡管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增速趨緩,但豪華車市場依舊保持著較高增速。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增速為20%,整體表現超過乘用車市場。其中,德系豪車三強不僅依然穩居第一陣營,而且也有著較高的增速。今年前三季度,奧迪、寶馬和奔馳在華銷量分別實現同比增長16%、17.9%和30.5%。
德系豪車三強的成功告訴后來者,國產是實現銷量快速突破的重要途徑。今年,國內豪車迎來了國產的集中爆發期。10月21日,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廠開業,其首款國產車攬勝極光同時下線。11月6日,東風英菲尼迪旗下q50l入門級豪華轎車在襄陽工廠下線,這是英菲尼迪與東風汽車合作后的首款國產車型,成為英菲尼迪與其他二線豪華車品牌搶市場的一張王牌。11月7日,謳歌在華發布品牌戰略,并表示將在2016年實現國產。11月9日,沃爾沃發布其全新國產xc60車型;11月12日,沃爾沃舉行大慶戰略發布會,宣布將把全球領先的spa平臺引入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此外,代表美系豪華品牌的凱迪拉克也向中國市場推出了國產ats-l長軸版車型。
據多家權威機構預計,到2016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豪華車市場,而深度本土化將成為豪華車品牌競逐全球制高點的重要戰略。對此,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豪華車品牌在華國產化是提升銷量的關鍵路徑,基于市場的巨大潛力,后來者們在中國仍有很大發展機會。
商報鏈接
新能源車企進入商業推廣關鍵期
今年以來,各大汽車企業推出新能源產品的速度明顯加快。無論是進口的特斯拉、寶馬i3,合資的騰勢、華晨寶馬之諾,還是自主品牌比亞迪秦、北汽ev200、長安逸動ev等,都在今年陸續登場。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5.3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2.9萬輛,同比增長7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2.4萬輛,同比增長高達25倍。除了銷量猛增,乘用車占推廣總量的70%,私人購買與使用新能源汽車取得重要突破。
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這是一組顛覆性的數字。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這一歷史性突破的背后,在利好政策推動的同時,今年各家車企也不斷提高產品的續航里程,在打消消費者“里程恐懼癥”上下足功夫。
以北汽新能源為例,近期推出了兩款純電動汽車ev200和es210。其中,ev200在綜合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已經超過了200公里以上,并且行駛中可在原有續航里程基礎上再延長13%的額外行駛里程。而es210的續航里程已經超過了210公里。此外,包括比亞迪、上汽、長安等企業均在尋求續航里程上的突破。業內普遍預計,看準了未來新能源汽車良好的市場預期,各家車企都將在該領域全速開拓,明年也將進入產品密集投放期。
來源:《北京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