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非獨立模式(日本模式)難以為繼。
非獨立模式適合日本的國情,但在中國其只是在某段時間內適用,如今已弊大于利,破除勢在必行。日本汽車售后市場總規模穩定在3500億元左右,實際主導者是整車廠。背后原因是車檢制度+集團文化傳統。《品牌辦法》是導致我國走上非獨立模式之路的根本原因,給予整車廠主導后市場的權力,一開始有利于規范我國初期稚嫩的汽車市場,但如今已嚴重制約整個市場發展且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破除勢在必行。
洞察:獨立模式(美國模式)前景光明。
美國獨立模式前景光明,是我國的最佳學習對象。第一點:龐大汽車保有量+高車齡(11年+)是美國汽車后市場蓬勃發展,規模可達2萬億元+的直接原因,但深層原因在于美國反壟斷盛行制度下的獨立模式,保護了競爭,促進了汽車后市場流通。第二點:汽車后市場有12家重點上市公司,明星企業涌現,且成功的基因有三大因素(品牌連鎖經營+o2o催化成長+兼并收購)。第三點:后市場處于微笑曲線右上端,盈利能力強于上游的整車制造與零部件生廠商,是汽車行業主要增長點。
機遇:變局成必然,后服務戰略機遇顯現。
反思日本+洞察美國,我國汽車售后市場從非獨立到獨立之變局成必然趨勢,戰略機遇顯現。中央層面“反壟斷”決心增強,汽車后市場變革之持久戰已開始!汽車售后市場整體戰略地位提升,且逐步成為產業利潤核心增長點。汽車后市場發展加速,2020年規模可達1.7萬億元,未來7年復合增速達19%。
整車廠主導的4s渠道不再一方獨大,第三方渠道逐步壯大。受益結構程度上,后服務商>零部件生產商>經銷商。
來源:《長江證券》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