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襄陽市積極采取多項舉措,全力推進主要農作物全面全程機械化,確保全市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80%以上。
一是強化政策扶持,全面提升機械化裝備水平。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農機補貼,今年全市獲得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6906萬元,占全省資金總量的1/4。各地于5月初全面啟動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加大對糧食烘干、高效植保等薄弱、關鍵環節機具的補助力度,提升主要農作物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等主要環節機械化水平。鼓勵引導家庭農場、種田大戶、聯耕聯種、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經營主體,發展保證本地主要農業生產所需的機具和深松整地、免耕播種、高效植保、高效施肥、秸稈還田離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農業綠色發展機具,努力提高機械化裝備總量。
二是強化技術推廣,促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建立農機農藝相融合、良種良法相配套的工作機制和技術路線,加大高性能、大中型、復合型、環保型農業機械推廣力度,為推進農業規模經營和綠色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今年以來,各級農機部門結合春耕、“三夏”重要農時季節,共舉辦現場會37場次、培訓班10余期,深入推進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和花生機播機收,重點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與水稻機插秧、深耕深翻還田、糧食烘干等集成技術,力爭全年水稻機插秧水平穩定在54%左右,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到60%以上,糧食烘干能力取得突破性進展。
三是強化主體培育,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結合跨區作業、秸稈機械化還田、農機深松等工作重點,重點培育服務型、經營型、產業型農機大戶和農機示范合作社。全市計劃到今年底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320個、農機規模大戶(農機原值50萬元以上)230個以上。積極開展合作社示范社創建,全市擁有國家級專業合作社示范社5家、省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0家。大力開拓農機跨區作業市場,提高農機跨區作業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機維修網點建設,不斷健全以農機生產企業、農機維修站為重點的農機維修服務體系。
四是強化典型引路,探索全面全程機械化新途徑。在2017年襄州區成功創建全國第二批全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的基礎上,推薦棗陽市、宜城市為今年的示范縣,目前創建方案已制定完成,通過了省農機局初評。各縣(市、區)以家庭農場、農業示范園、種田大戶、農機合作社為基礎,建立水稻種植規模化集中育供秧點,帶動全市機插秧整體質量的提升。
來源:中國襄陽政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