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港搬遷”這一消息從三月初傳出,引起業內人士轟動。秦皇島港是大秦線的配套運煤港口,去年發運煤炭2.15億噸。盡管水電、核電快速發展,但國民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也在增加,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將長期存在,秦皇島港煤運主樞紐港地位短期內難以改變。就秦港煤炭業務搬遷問題,談幾點看法:
1.誰來置換秦港?
秦皇島港是我國乃至世界最大的能源輸出港,煤炭吞吐量占北方港口煤炭吞吐量的29.6%。從港口運能的角度來分析,現有的國投曹妃甸港、曹妃甸華能煤碼頭、曹妃甸煤二期等三個煤碼頭富裕出的運能,再加上年底投產的曹妃甸華電煤碼頭,全加起來也只有1.35億噸,根本無法置換秦皇島港。此外,以上四個煤碼頭歸不同的企業管理,無法實現統一調度指揮,不能有效發揮四個煤碼頭的運輸潛能。
筆者分析,秦皇島港要是真的搬遷至曹妃甸港,至少需要再建設3-4個0萬噸級煤碼頭,用于置換秦港強大的運能。此外,環渤海港口還要富裕一些運能,來應對南方用煤需求的逐年增加態勢。在曹妃甸港建設新的煤碼頭,需要選址、報批,還要修建配套鐵路線,再加上建設、施工、投產、達產,整個過程至少需要很多年。
2.秦港有多重要?
近年來,隨著周邊港口的不斷崛起,秦港煤運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秦皇島港仍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和煤炭價格的“風向標”。國家有關部委把平衡煤炭市場供求關系、平抑煤炭價格的重任放在了秦皇島港上,顯示了秦港作為煤運主樞紐港的重要性。而縱觀其他港口,黃驊港存在堆場小、垛位少的劣勢,在車船集中到港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壓港。曹妃甸港鐵路運距遠,主要定位于市場煤和內蒙資源外運。現有的曹妃甸港和黃驊港均無法取代秦皇島港。
秦港一旦停產,就等于環渤海港口減少了2.15億噸煤炭運能,環渤海港口年煤炭運輸能力,將由今年年底的8.49億噸(含尚未投產的0萬噸級曹妃甸港華電煤碼頭)下降至6.34億噸。區區的6.34億噸的運能,肯定無法滿足南方用煤需求。數據顯示,去年,環渤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就已經達到了6.77億噸。更何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方煤炭需求數量還會逐年增加。
3.何時退出歷史舞臺?
秦港一旦撤出,大秦線部分鐵路線將無用武之地,環渤海港口整體煤炭運能將出現不足,南方沿海沿江地區用煤緊張將再現。
隨著進口煤數量保持穩定,加上瓦日線運量增加,蒙華鐵路通車和逐漸達到設計能力;以及曹妃甸港和黃驊港運能的提高,促使北煤南運供應能力增強,秦皇島港煤運壓力將逐漸減輕。預計20-30年后,秦皇島港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來源:鄂爾多斯煤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