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日前出臺。此次修訂是該目錄自1995年首次頒布以來所進行的第6次,也是歷次修訂中開放幅度最大的一次。從條目上看,一是大幅減少了限制類條目,限制類條目從2011年版《目錄》的79條減少到38條;二是放寬外資股比限制,“合資、合作”條目從2011年版《目錄》的43條減少到15條,“中方控股”條目從2011年版《目錄》的44條減少到35條;三是鼓勵類條目數量基本不變,保持了政策總體的穩定性、連續性。
日前,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以下簡稱《目錄》)。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于2015年4月10日起施行的這份新《目錄》,是在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進行的修訂。主要修訂原則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積極主動擴大開放,重點擴大服務業和一般制造業開放;二是轉變外資管理方式,通過節能、環保、技術、安全等措施能夠實現內外資一致監管的條目不列入限制類;三是調整優化經濟結構,鼓勵外商投資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承接高端產業轉移,鼓勵外商投資研發環節;四是進一步增加透明度,按照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要求,允許類項目原則上不再保留外資股比限制,所有外資股比規定在《目錄》中列明。
據悉,此次修訂是《目錄》自1995年首次頒布以來所進行的第6次,也是歷次修訂中開放幅度最大的一次。從條目上看,一是大幅減少了限制類條目,限制類條目從2011年版《目錄》的79條減少到38條;二是放寬外資股比限制,“合資、合作”條目從2011年版《目錄》的43條減少到15條,“中方控股”條目從2011年版《目錄》的44條減少到35條;三是鼓勵類條目數量基本不變,保持了政策總體的穩定性、連續性。
在鼓勵類條目中,修改了76個條目,主要是調整指標和優化結構,鼓勵外商投資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例如,與汽車產業相關的汽車電子集成系統此次即不再被列入限制類別。
歷次修訂凸顯產業進步
作為國內指導外商投資的重要文件,《目錄》是一份基礎性的政策指引,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目錄》所進行的多次修訂,也能大體看出國家對相關產業發展在不同階段所進行的一些政策調控,其目的都是要進一步完善利用外資政策,更好地發揮外資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中國工業報記者注意到,在1997年版《目錄》中,有關汽車產業的主要條目放在了“機械工業”項下,其中鼓勵條目包括汽車、摩托車模具、夾具制造,汽車、摩托車用鑄鍛毛坯件制造,汽車、摩托車技術研究、設計開發中心等。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鼓勵條目中,包含了制動器總成、驅動橋總成、變速器、柴油機燃油泵、活塞(含活塞環)、氣門、液壓挺桿、軸瓦、增壓器、濾清器(三濾)、等速萬向節、減震器、座椅調角器、車鎖、后視鏡、玻璃升降器、組合儀表、燈具及燈泡、專用高強度緊固件等,其中有不少現在看來已經非常普通的零部件當時在國內制造是有難度的。在2002年版《目錄》中,有關汽車產業的主要條目又放在了“交通運輸制造業”項下,其中有關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的鼓勵類條目中,列有制動器總成、驅動橋總成、變速器、柴油機燃油泵、柴油機渦輪增壓器、柴油車機外排放控制裝置、濾清器(三濾)、等速萬向節、減震器、組合儀表、專用高強度緊固件等,其難易程度與1997年版《目錄》相似,但把活塞(含活塞環)、氣門、軸瓦、座椅調角器、車鎖、后視鏡、玻璃升降器、燈具及燈泡等小項拿掉了,反映了幾年來汽車產業的進步。
在2004年版《目錄》中,有關汽車產業的條目變化不大。由于自2002年開始的中國汽車產業“井噴”式行情的出現,在2007年版《目錄》中,對有關汽車產業的鼓勵類條目進行了大幅度的增加和調整。
并且自2007年版《目錄》開始增加了汽車發動機再生制造的內容,自2011年版《目錄》起增加了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和新能源發動機等內容。
比較一下最新的2015年版《目錄》,能夠明顯感覺到,只在“汽車制造業”項下即列有汽車發動機制造及發動機研發機構建設、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及關鍵技術研發、汽車電子裝置制造與研發、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四大條目,其中的小項很多,如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及關鍵技術研發中的雙離合器變速器(dct)、無級自動變速器(cvt)、電控機械變速器(amt)、汽油發動機渦輪增壓器、粘性連軸器(四輪驅動用)、自動變速器執行器、液力緩速器、電渦流緩速器、汽車安全氣囊用氣體發生器、燃油共軌噴射技術(最大噴射壓力大于2000帕)、可變截面渦輪增壓技術(vgt)、可變噴嘴渦輪增壓技術(vnt)等。這些零部件關鍵技術與1997年版《目錄》相比,可以說其技術的復雜性和先進性上升了好幾個層級。
相關項目分布廣泛
從最新的2015年版《目錄》中能夠觀察到,除了大部分列于“汽車制造業”項下有關汽車產業的鼓勵類條目外,在其他類別產業項下也分布著不少與汽車制造相關的條目,如“通用設備制造業”項下的高檔數控機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汽車車身外覆蓋件沖壓模具,汽車儀表板、保險杠等大型注塑模具,汽車及摩托車夾具、檢具設計與制造,垂直多關節工業機器人、焊接機器人及其焊接裝置設備制造,ftl柔性生產線制造,激光切割和拼焊成套設備、激光精密加工設備,報廢汽車拆解、破碎及后處理分選設備制造,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柴油車排氣凈化裝置,汽車動力電池專用生產設備的設計與制造,第三代及以上轎車輪轂軸承制造,汽車用高分子材料(摩擦片等)設備開發與制造,高密度、高精度、形狀復雜的粉末冶金零件及汽車用鏈條的制造,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裝置制造,四鼓及以上子午線輪胎成型機制造,滾動阻力試驗機、輪胎噪音試驗室制造等。
此外,在“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項下的動力鎳氫電池、鋅鎳蓄電池、鋅銀蓄電池、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項下的機動車充電站、電池更換站建設、經營;“金屬制品業”項下的汽車、摩托車輕量化及環保型新材料研發與制造;“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項下的樹脂基復合材料;以及“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與“化學纖維制造業”項下的子午胎用芳綸纖維及簾線生產,環境友好型含氟制冷劑,包括一些合成材料、合成纖維原料、合成橡膠、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等,都能或多或少看到汽車產業應用的影子。產業發展的晴雨表
在“汽車電子裝置制造與研發”項下,最新的2015年版《目錄》中出現了發動機和底盤電子控制系統及關鍵零部件,車載電子技術(汽車信息系統和導航系統),汽車電子總線網絡技術,電子控制系統的輸入(傳感器和采樣系統)輸出(執行器)部件,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電子控制器,嵌入式電子集成系統,電控式空氣彈簧,電子氣門系統裝置,電子組合儀表,abs/tcs/esp系統,變速器電控單元(tcu),輪胎氣壓監測系統(tpms),車載故障診斷儀(obd),發動機防盜系統,自動避撞系統等,反映了當下較為全面的汽車電子技術的現狀,但在智能汽車與互聯網融合方面所提及的技術還有所欠缺。
另外,從能夠反映汽車產業技術演變的一項相對獨立、同時又是目前我國汽車產業科技攻堅中最為艱難的(自動)變速器來看,1997年版和2002年版《目錄》中皆只提到了“變速器”。按當時的汽車產業狀況看,這應當理解為手動變速器(mt),即那時國內汽車產業連手動變速器的制造也還沒有成熟。2004年版與2007年版的《目錄》中,相關條目則變為“自動變速器”。記得當年吉利的3速at項目還獲得過中國汽車科技進步一等獎,可見當時在國內幾乎沒有自動變速器生產的情況下,對于自動變速器能夠落地生產的強烈愿望。在2011年版《目錄》中,相關條目變成“雙離合器變速器(dct)、電控機械變速器(amt)”,當時無級自動變速器(cvt)并不在鼓勵之列。2015年版最新的《目錄》中,相關條目演變成“雙離合器變速器(dct)、無級自動變速器(cvt)、電控機械變速器(amt)”,cvt又回到了鼓勵之列,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對汽車產業的認識隨著幾種自動變速器的市場應用也在及時調整。需要指出的是,6速及以上液力變矩變速器(at)在歷次的《目錄》修訂中均沒有列出,與國際相關主流技術和國內產業現狀似乎不符。
來源:《汽車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