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廚具網
    手機版    二維碼   標簽云  廚具企業大全

工業4.0塑料業何去何從? 改變管理體質迫在眉睫

2024-05-14 23:57:12 來源: 作者/編輯: 瀏覽次數:8678 手機訪問 使用手機“掃一掃”以下二維碼,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5月19日,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下稱《綱要》),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3月25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以實現制造業升級。會議審議通過《綱要》,此綱要被譽為“中國版工業4.0規劃”。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一時之間,“中國制造2025”、“中國工業4.0”成為激動人心的熱詞,受到舉國關注。

我國如何加快從制造業大國轉向制造強國?難度何在,挑戰何在?為了讓公眾對《綱要》有更確切的認識,5月12日,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聯合主辦了“‘中國制造2025’的機遇與挑戰”文津圓桌研討會。

李北光:必須邁過重構關鍵共性技術這個坎

業界對“中國制造2025”非常期待。編制這個規劃的背景,一是順應國內外大勢,二是制造業自身發展的要求。當然,這項規劃也備受支持,由工信部會同質檢總局、發改委共同編制。

在這項規劃框架中,指導思想是創新發展,主線是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融合,基本方針是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還有“三步走”的戰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指的是進入第二方陣的行列;到2035年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指的是介于德日之間;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相對于德國工業4.0,我國的“四基”——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元器件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基礎技術,還是一大短板。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是大而不強。創新能力不強,實際上是價值鏈不賺錢,這導致外匯消耗大。質量出現問題,是因為技術不行,這導致產品的市場形象不佳。競爭力不強也是技術問題,使得一方面資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不得不利用比較優勢,這導致整個產業結構偏向資源消耗型,鋼鐵就是這樣。

工業或者制造業,不但為社會提供各種必需的消費品,也為各產業的發展提供生產工具,比如機床。每一次生產工具的重大變革都會引起產業結構甚至是世界格局的變動,更不用說制造業還要為國防建設提供武器裝備。所以,制造業是皮,服務業是毛。制造業是主體,要強國富民,必須發展制造業。

發達國家也有這個認識。金融危機之后,制造業再次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提出再工業化、制造業回歸,也確實出臺了一些重大舉措。比如,美國2009年推出“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2010年又推出“制造業促進法案”,2011年推出“先進制造業伙伴關系(amp)”計劃、“美國制造業創新網絡計劃”,2012年推出“美國制造業復興計劃”。此外,日本、德國、英國、法國都出臺了各自的計劃。

從短期來看,美國的制造業回歸確實是為了拉動經濟,恢復就業。但制造業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因為制造業的外流,美國的創新能力已經受到了影響甚至下滑,為此,美國推出計劃要繼續保持制造業的創新領導力。

當然,印度、巴西、哥倫比亞等國,包括我們的周邊國家,都在利用比較優勢進行發展。中國面臨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向擠壓。所以,“戰場”的爭奪呈白熱化。大家都開始聚焦于此,貿易保護主義也在增強。

從國內形勢看,中國步入新常態,以中高速增長和結構的持續優化為主要特征,資源環境的約束不斷強化,勞動力要素成本不斷上升,投資和出口明顯放緩。過去那種依靠要素投入來實現規模擴張的外延式增長模式難以為繼。調結構轉型升級,時不我待。所以,我們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也是必然選擇。

從技術大勢來講,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導致制造模式理念、技術體系、價值鏈發生重大變化。規則改變了,意味著“戰場”也可能轉移。我們已經錯失了前幾次工業革命,這一次必須抓住。

現在,中國受“四基”的長期制約。一是價值鏈,最掙錢的環節不給你,再就是國家安全、軍事安全。不過,這得客觀看待。

一方面,需要承認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們的技術創新、人才積累,確實還需要很長的過程。另一方面,在體制機制上,創新體系不完善,最核心的是國家層面的關鍵共性技術缺失,進而影響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發揮。這就需要政府做有為政府,提供公共產品、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給創新者補貼。現在的政策在這方面不足,在關鍵共性技術上尤甚。

中國的創新已經要從模仿組裝全面轉向自主創新階段,我們跟對手已經越來越接近,沒有什么可模仿的了,所以重構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體系是我們必過之坎,這個坎不邁過去,就難以成為制造業強國。所以說,這十年就是要扎實打基礎,在互聯網熱的背景下進行冷思考。

我們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多方協調,齊心協力,中國制造距離制造強國有多遠,就看我們怎么樣努力。為了走向全世界,中國制造業正式更名為manufacturinginchina,因為這才反映了未來中國制造的內涵。

徐樂江:鋼鐵企業要抓住互聯網機遇

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過去粗放的發展模式已經過時。對此,政府已經有所認識。盡管東中西部發展不同步,但是到一定時期,城鎮化和基礎設施的投資總要告一段落。在行業里,中國鋼鐵業,雖然和世界鋼鐵業水平最接近,但這個行業需要鳳凰涅槃。

二次世界大戰后,各國經濟恢復都經過水泥鋼鐵的時代,要不然就沒有城市化,就沒有現代工業化。早在上個世紀,就有人認為鋼鐵是夕陽行業。但是到2000年,鋼鐵市場雖不景氣,全球粗鋼產量總和仍然超過8億噸,到2013年超過16億噸,增長主要由亞洲、非洲和中東帶動。所以,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產業。

鋼鐵行業跟過去時代唯一的不同就是互聯網智能制造。這是這個時代的特點,對鋼鐵行業來說,也要面臨轉型、調整結構,要抓住“互聯網”和“工業4.0”或“中國制造2025”這個機遇,在未來新一輪競爭中才會獲得先機。

如今,客戶的需求越來越碎片化,而且過去因為信息不對稱,所有的制造模式都是批量生產,現在汽車行業開始出現個性化選擇汽車,用戶在變,鋼鐵行業如果再不變就跟不上趨勢了。

過去在競爭壓力下,寶鋼不得不進行創新,現在工業3.0已經走完,在世界上,寶鋼的一些產品不比同行業的產品差。今后,政府應該找行業內做到第一的企業做4.0,這個很關鍵,因為這是經濟轉型。

這是第一個建議。

第二個建議,毫無疑問,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作用。在規劃中,中國也要發揮社會主義辦大事的優勢。寶鋼應該成為“工業4.0”或者是“中國制造2025”的試點。

此外,寶鋼投入20億元組建電商平臺,擴大電商規模。現在做電商一定要靠大數據、物聯網。商業模式也在變,中國有200多個電商參加的鋼鐵電商網,原來幾十萬家的中間貿易商沒有了。現在國內所有的公司都出來做電商,這是基礎工作。我建議“中國制造2025”加一條,借著這個機會,將500種主要工業品過去經商的環境用“互聯網”做出來。

陳斌:中國的管理體制還處于工業2.0時代

中國距離工業4.0有多遠?沒有人能夠回答得出來。

在工業制造業中,行業非常多,世界上500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種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位。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不一樣。寶鋼好了,不等于小鋼廠也好。哪怕是企業內部也不一樣。

從整個產業來講,中國距離一流制造強國還有很遠。現在存在的問題不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核心技術產品等表面問題。過去一二十年都是這幾句話,這么多年都沒有解決,一定是體制上出現了問題。

現在中國最落后的就是基礎。“四基”是硬件的基礎,但是現在我們的管理體制還處在工業2.0電氣化的時代,這種體制再來適應工業4.0幾乎是不可能的。體制上的問題不從根本上解決,規劃再好的藍圖,實施起來難度都很大。

王莉:創新能力缺失致使標準難以滿足需求

標準化脫胎于制造業,標準最早就是規范工業化生產的。現在標準延伸到了第一、第三產業。在制造業領域,標準化不缺積累,也不缺經驗,現在31000多項國家標準,制造業占70%。

此外,大家都在反映標準滿足不了需求,我們也在梳理現在標準產生的問題,包括國務院在前不久剛發了深化標準改革的工作方案。為什么要改革?肯定是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裝備制造業這塊,歸納起來有兩類問題:一是缺失標準化的機制。隨著現在新業態的發展,過去那種單一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這種需求;二是對創新反饋速度不夠快。現在標準的需求很快,技術發展速度不夠快,要是按照過去模式按部就班,一個標準從立項到審批兩到三年的周期,那肯定無法滿足需求。從機制上來講,這兩個方面滿足不了實際需要。

標準滿足不了需求,表面上是沒有標準,但深層次的問題是技術研發不夠,是創新能力的缺失。標準不是天生的,而是基于研究,在于成熟基礎上的積累,來自于市場的總結。現在很多企業都說標準不足。政府想定,但是誰來定?數據在哪里?經費也不足。

當然,我們也要暢通渠道,搭好平臺,提供到位服務。

現在也確實面臨著新問題,下一步,我們的定位還是要滿足需求。

在滿足需求方面,標準委圍繞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就是明確提出要實施智能制造和裝備升級標準化工程,然后制定智能制造和裝備升級標準的規劃,研制關鍵技術標準。另外會同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門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規劃,去年也發布了2014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綜合體指導目錄。

下一步,要圍繞重點領域,加大標準化工作的力度,加快重要標準的修訂。“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一些重點領域,肯定都會作為標準委今后國家標準關注的重點領域,我們可能會出臺配套規劃。

標準的競爭是更具市場活力的標準品牌的競爭,不是國家標準之間的競爭。所以,關于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

 
本條標題:工業4.0塑料業何去何從? 改變管理體質迫在眉睫
本條信息網址:
文本助手 資訊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閱讀關鍵詞
  • 手機瀏覽本文

    手機應用中掃描本文二維碼,即可瀏覽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網絡中。

  • 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關注中華廚具網微信公眾號,實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版權/免責聲明:
一、本文圖片及內容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如涉及各類版權問題請聯系及時刪除。
二、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三、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華廚具網

0相關評論
今日熱點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薦品牌更多
熱門頻道
關閉廣告
合作伙伴:
中華廚具網 魯ICP備2021046805號         魯公網安備 37162502000363號 (c)2018-2025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資有風險 加盟需謹慎
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伊人电影 |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91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 日本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色综合久久中文色婷婷|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 .精品久久久麻豆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app| 国产精品日韩深夜福利久久|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香蕉一级毛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久久天天婷婷五月俺也去|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三级片免费观看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精产国品久久一二三产区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