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7月以來。在過去的半年里,行業發生了不少大事。照明行業幾大熱點回顧,相關要點梳理如下:
飛利浦照明更名為signify
要說上半年最轟動的事件,當屬“飛利浦照明”將公司名改為signify,并在5月份宣布了公司中文名“昕諾飛”。改名是昕諾飛戰略轉型的縮影,飛利浦對此的詮釋是:光已成為一種智能語言,連接和傳遞信息。對于未來的signify來說,公司的定位是從傳統光源和提供商轉向物聯網時代的照明系統和服務商。
更名后公司產品將繼續使用飛利浦這一照明品牌,并和皇家飛利浦達成授權協議。顯然,這是品牌延續的明智做法,從1891年創立到改名前,“飛利浦照明”這個名字已沿用了127年,是個享譽全球的“百年老字號”,其品牌價值難以取代。signify沿用飛利浦作為產品品牌,意味著消費者只要通過專業渠道,購買的依舊是飛利浦品牌的照明產品。
更名后,signify致力于打造物聯網時代的照明企業。昕諾飛(signify)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王昀對媒體記者表示,b2c與b2b對于昕諾飛來說均為重要市場。其中b2c,昕諾飛早在三年前就推出了飛利浦秀(hue)個性化智能照明產品,未來將會繼續加強在互聯照明方面的投入。b2b方面,昕諾飛在、道路、政府、辦公樓等場所已經應用了很多智能互聯的解決方案,未來將推動b2c與b2b齊頭并進增長,持續提供能夠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
此外,昕諾飛宣布深圳磊明科技有限公司(磊明科技)簽署了收購協議,收購這家中國城市景觀和建筑立面照明燈具及控制系統的制造商,并啟動了運用智能互聯照明技術打造的全新大中華區總部大樓,通過多種行動繼續印證對中國市場的承諾和投入,同樣也包括對客戶的承諾。
改名后的飛利浦照明能否快速增長,讓我們拭目以待。
ge出售照明業務進展
上個月,曾經是美國最有價值、有著126年歷史的公司ge被剔除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而現任ceo約翰·弗蘭納里(john flannery)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業務重組,希望在一兩年內精簡高達200多億美元的業務組合,包括出售或剝離部分資產,其中便包括了照明業務。
今年上半年,ge開始加速推進出售照明業務的步伐。
2月份,ge邁出了放棄照明業務的第一步,宣布將在歐洲、中東、非洲和土耳其的業務以及全球照明業務出售給該公司前高管joerg bauer所在的公司,過渡后新業務將以tungsram集團名義運營。
由于ge照明在北美仍屬于強勢通路品牌,因此還是吸引了眾多公司,包括中國公司競購ge剩余的照明資產,交易規模或達10億美元。最新的消息是,出售案已經進入投標程序,包括ge照明(消費者照明業務)和current的出售。ge照明已經收到了一些第一輪沒有約束力的投標(提交截止日期是4月30日)。在第一輪投標的基礎上,選擇了進入第二輪的投標人。預計提交第二輪有約束力的投標將于6月30日左右結束,之后在最終簽署之前會進行最后的談判。預計9月份會有結果。
為了提高估值,ge照明以及current仍然在持續展開研究,如5月攜新品亮相lightfair展,承接或完成多個大型項目。
在全球照明產業大整合之際,巨頭飛利浦照明(現改名為signify)、ledvance去向已定,ge的去向成為改變全球照明產業版圖的一大機會。
德豪潤達重組雷士光電取得重大突破
在停牌半年后,德豪潤達于7月2日復牌,停牌期間,公司積極籌劃收購港股上市公司雷士照明控制的中國境內的制造業務及相關企業,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根據公告,此次資產重組的標的是雷士照明控股下的核心資產雷士光電。德豪潤達擬通過相關操作,以40億元人民幣對價,最終獲得雷士照明控制下的惠州雷士等擬注入資產,從而實現雷士照明相關資產整合至德豪潤達。
按照重組方案,德豪潤達將聯合戰略投資者收購雷士光電70%股權,以4.36元/股為基準測算,將發行總計6.4億股。同時德豪潤達以市場配套募集的資金收購雷士光電剩余30%股權,預計配募價格為6元/股,本次總募集9.4億股。
德豪潤達副總裁、董秘鄧飛認為,此次重組是德豪潤達上市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重組,也是最徹底的一次。公司管理層將全力推動這件事情,以期通過這次重組,重構公司基本面,提升公司在led照明行業的市場規模及競爭力,做大做強公司業績。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通過并購,德豪潤達和雷士照明兩家公司一體化發展,將獲得雙贏。如果未來并購完成,德豪潤達可以專注研發和生產,雷士照明專注渠道業務,雙方成為價值鏈上的上下游伙伴。同時,德豪潤達自身照明產品制造業務將與雷士照明制造業務形成合力,生產制造成本將進一步下降從而提升增強雷士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未來將穩坐中國照明頭部企業位置。
另外,參考國外成熟市場,頭部前三品牌市場占有率為70%左右,而雷士加德豪兩家照明總和已是國內第一,但是只有不到100億總額,隨著國內照明市場日益成熟,在照明產品電器化的趨勢下,德豪和雷士在整合完成后,雷士照明產品將迎來一次市場飛躍。值得一提的是,雷士品牌本來就是中國品牌強,照明品牌連續7年排名第一。
歐普照明擬25.8億元投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
6月初,歐普照明公告稱,公司擬投資25.8億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總部項目,包括制造、倉儲、研發設計等職能。從而助力公司實現“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照明系統及集成家居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的戰略目標;另外,公司目前產能相對飽和,故公司提前規劃未來 3-5 年的產能布局,為未來規模擴張奠定基礎。大手筆興建在當時引發行業人士關注。
同時,歐普照明上半年獲得多項榮譽,包括第二次榮膺2018年“中國最具價值品牌”、再次入選2017年度“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及名列“2017年度中國照明電器行業十強企業”榜單中,均是公司良好口碑、品牌效應,及業績飛速發展的體現。
作為照明龍頭,歐普規模和成本優勢突出,利用標準化產品引流;品牌和產品認可度高,憑借高溢價產品最大化消費者價值,并從產品向服務拓展推升天花板;擁有核心壁壘,深耕全國渠道多年,運營效率為行業領先。因此,公司市占率必將穩步提升。加之,由于技術升級和成本壓力下中小企業生存困難加速退出、國際巨頭因自身運營因素相繼退出中國市場,國產品牌迎來整合未來led行業絕佳時機,歐普有望脫穎而出。
337調查及中美貿易爭端影響
首先是3月6日、3月27日,美國fraen corporation公司、美國ultravision technologies公司分別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指控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led照明設備、led燈驅動及組件,侵犯其專利權,多家中國照明企業列名為被訴企業。
自特朗普上任后,“美國優先”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明顯加重,加之led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存在專利布局不夠全面等,故成為美國借用337調查排擠競爭對手的一種手段。
針對美企侵犯專利權指控,被訴企業、行業協會等迅速開始回應及商討應對方法,堅定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專家指出,從長遠來講,還需要預防337調查的發生,或者提前做好準備,預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專利布局。
其次,美國政府兩次發布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其中包括pcb、被動器件和部分led產品。但不論是對337調查涉及的企業還是有出口美國業務的公司,以及整個行業,目前整體影響都不大。比如清單中涉及led產業的有85414、85419、9033等項目,但是這幾個項目在中國led行業整體出口金額中占比很低,僅在行業出口產值的5%以內。對美出口金額較大的產品,如led照明燈具、led顯示模組和顯示屏等,不在清單限制的范圍內。
美國照明大廠相繼提價
受最近幾個月原材料的大幅增長、元器件價格的上漲,以及美國公司對部分led和led模塊加征關稅的影響,在美國,包括acuity rands、伊頓(eaton)、venture、ledvance和universal lighting technologies在內的品牌相繼宣布價格上漲6%至8%。
有業內人士稱,預計2018年組件,特別是電容器將嚴重短缺,將加大照明設備(尤其是驅動器和鎮流器)價格的壓力。多年來,照明設備價格不斷下降,近段時間不少照明制造商推動價格上漲將有望重新提高盈利能力,或引發小一輪的漲價潮。
陽光照明與鴻利智匯攜手
4月,陽光照明攜手鴻利智匯設新公司(江西鴻利與廈門陽光、浙江陽光、鷹潭陽光簽署了《合資協議》),在贛江新區臨空組團管理委員會園區共同出資投資建設新型光源封裝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98億元,主要生產led燈絲及smd器件產品,強強聯合,發力燈絲燈市場。
兩家公司表示,本次對外投資,是基于江西鴻利在led封裝的技術基礎和供應鏈優勢以及廈門陽光、浙江陽光、鷹潭陽光三方在國內 led 照明領域的領先優勢。對于鴻利智匯來說,該項目將加強與產業鏈下游的合作,繼續擴充公司產能,擴大公司市占率。對于陽光照明來說,該項目可以有效控制led封裝器件的采購成本,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此外,上半年的熱點還包括科銳(cree)4.28億美元收購英飛凌射頻功率業務,以擴充wolfspeed現有的產品和技術;晶電分割出獨立的子公司承擔半導體代工業務,從而落實專業分工及使資源得到更有效運用;光亞展、法蘭克福展的舉辦,及展會上照明企業的同代競技,以及昭示出的行業發展趨勢(全光譜、uv led、植物照明、健康照明等);與其他時期類似,并購和人事變動仍在不斷上演。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