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7 月 10 日, 上海市政府與特斯拉簽署合作備忘錄。根據協議,上海將積極支持特斯拉公司在上海設立集研發、制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特斯拉子公司和電動車研發創新中心,推動創新技術成果轉化,加快全球化發展進程,助推上海高端制造業發展,加快建設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同日,特斯拉與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共同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特斯拉將在上海臨港地區建設集研發、制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gigafactory 3),該項目規劃年生產 50 萬輛純電動整車。
外資股比限制取消在即,特斯拉本土化生產加速,劍指全球第一市場
2017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 77.7 萬輛,全球市場占比超 5 成,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場。根據《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 年版)》 ,自 2018 年 7 月 28 日起,將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 2020 年取消商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 2022 年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的取消在即, 將肅清特斯拉本土化的最大障礙。 同時受中美貿易戰影響, 自 2018年 7 月 6 日起,美國產進口汽車關稅從 15%上漲至 40%,特斯拉全系車型售價上漲 13.93-25.66 萬元。2017 年,特斯拉在華銷售電動車 2 萬余輛,銷售總額超過 20 億美元,關稅上調后,預計特斯拉進口車整體關稅將增加 30 億元人民幣。我們認為關稅上調或是特斯拉加快中國本土化布局的催化因素。
良性競爭帶動全產業鏈提升,有望復制“蘋果模式”
由于特斯拉車型定位偏高端,同類型車與國內主力放量車型價格區間并不重合, 特斯拉本土化生產對自主品牌沖擊相對有限。特斯拉具有標桿作用,其在華設廠,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售價,吸引原計劃購買豪華燃油汽車的中高端客戶,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另一方面良性競爭有利于提升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技術水平和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力,同時帶動上游產業鏈發展,如同蘋果供應鏈一樣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國內供應商。
受益產業鏈
已經進入以及有望進入特斯拉產業鏈的公司包括:拓普集團(輕量化鋁合金結構件)、宏發股份(繼電器)、三花智控(熱管理系統) 、旭升股份(鋁壓鑄件) 、 中科三環(釹鐵硼磁體) 、科達利(鋰電池結構件) 、 法拉電子(薄膜電容器) 、大洋電機(動力總成) 、長鷹信質(動力總成)。
推薦標的:推薦熱管理系統龍頭三花智控、繼電器龍頭宏發股份、薄膜電容器龍頭法拉電子,建議關注產業鏈其他公司。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