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保險市場新的服務對象,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率和投保率與日俱增。近日,中國保信發布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稱,新能源汽車賠付率與非新能源汽車差異較小,但是新能源汽車單均保費卻高出燃油車型21%。業內人士表示,套用非新能源汽車保險條款和費率不能客觀、合理管理新能源汽車的風險,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亟待專屬保險條款和費率方案的出臺。
賠付相差無幾但保費高企
隨著各地機動車限行政策的陸續出臺,節能環保且不限行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歡迎。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數據,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接近80萬輛,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
銷量出現井噴后,其保險需求也快速增長。據中保信披露數據顯示,2013-2017年的年均承保新能源汽車量增速達78.6%,年均保費增速72%。2017年新能源汽車承保車輛數達171.7萬,同比增速47%,保費規模為101.6億元,同比增速50.4%。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從案均賠款來看,新能源汽車略高于非新能源汽車,差距約2.8%。從賠付率來看,新能源汽車高于非新能源汽車0.4個百分點。但是,新能源汽車的單均保費比非新能源汽車高21%。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綜合出險頻率、案均賠款、賠付率和單均保費對比情況,整體上新能源汽車賠付率與非新能源汽車差異較小,但是新能源汽車單均保費卻高出非新能源汽車21%,這說明了套用非新能源車險條款和費率很難客觀、合理管理新能源汽車的風險,新能源車險市場亟待專屬保險條款和費率方案。
保費按補貼前車價計算
記者了解到,截至到目前,中保協并沒有制定關于新能源車型的專屬保險條款,所以新能源車在投保車損險時,只能沿用燃油車保險條款。
對于新能源車的保費問題,勞動報記者分別咨詢了太平洋、平安、人保等幾家主流的保險公司,得到了近乎完全一致的答復:“與汽油車標準一致,按指導價投保”。
滬上某車險人士告訴記者,大多數國產新能源車可以享受補貼,高達數萬的國家補貼+地方補貼款占到總車款的比重不小。但由于采用燃油車的保費自動報價系統核算,各保險公司在計算新能源車的車損險保費時,只能參照補貼前的車價,導致最終需要支付的保費遠高于匹配實際購車款項的保費。
以榮威rx5為例,這臺車的燃油頂配版本指導價為18.68萬人民幣,因燃油車型沒有相應補貼,所以投保價格就是實際購車的18.68萬元,商業險加交強險共計6900元左右。
而榮威rx5的純電動頂配版本指導價為29.68萬元,相關補貼達7.3萬后實際購車價格為22.38萬元,但投保價格只能按照補貼前的29.68萬元售價計算,商業險加交強險總計8700元左右,比頂配燃油版車型多交了1800元左右。
再以北汽ex360中配為例,其指導價19.29萬元,補貼后售價只有8.89萬元。粗略計算,相當于在一年的保費上就相差2000元左右。
“自燃險”等險種或不必買
投完了保,還只開了個頭。記者了解到,新能源車一旦出了事故,賠付金額可并不是按照投保金額來算的,且小事故是與燃油車一樣的賠付標準,大事故才會按照發票上的金額進行賠付,另外還要加進去一套復雜的折舊率算法。
既然這樣,那我們來看新能源車型在購買車險時哪些是不必要買的?
上述車險人士表示,目前來講依然要參照燃油車的車險項目,除了交強險必須購買外,商業險再購買車損險、第三者責任險(50萬或100萬)、不計免賠就足夠了。
由于純電動汽車的電力系統在研發階段都經過各種嚴苛的測試,針對如火燒、水淹、撞擊、劃電池包等可能引發電池自燃的問題都有較為完備的安全措施,所以純電動汽車自燃的概率可能還比汽油車更小。而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較短,不少車型具有定位及遠程鎖定功能,因此車輛自燃和被盜均屬于小概率事件。
因此,購買自燃險和盜搶險的意義不大。
還有一點值得提醒的是,對于在普通車險種常見的“涉水險”,新能源車不是不能買,而是買了也沒用。
記者了解到,涉水險的全名叫“發動機特別損失保險”,也就是專門賠付發動機的保險。而純電動汽車根本沒有發動機,因此涉水險也無需購買。
可是,對于新能源車非常關鍵的電池,有沒有“電池險”呢?答案是否定的,不過目前廠家都有較長時間的電池質保,出了問題一般找廠家就行。
“專屬保險”已提上日程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新能源車日漸增長的保有量,新能源車專屬保險的改革勢在必行,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價格的計算方式。此外,賠付的額度、方式也有待進一步研究,由于新能源車型在結構和動力總成上的特殊性,風險自然也不是一致的。
據悉,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召開了2018年第一次商業車險示范條款研究工作組例會,主要討論了新能源保險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其中指出相對于傳統燃油車來說,動力電池顯然要更加脆弱,危險性更高,且維修費用更高;電機、充電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故障的幾率同樣不可忽視,相應的賠付標準以及風險系數需要一定時間進行調查;新能源車售后市場不夠完善,關鍵零部件沒有業內統一的標準,同樣影響賠付額度的量化。
顯然,繼續共用燃油車的保險體系顯然不再合適,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連同汽車行業也將“新能源專屬保險”進一步提上了日程,盡管目前還沒有可靠的新政內容透露出來,但據稱具體的細則最快將于8月底對外公布。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