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戰略到地方扶持政策,到目前為止提到的機器人實際上都是指工業機器人,基本上沒服務機器人什么事。不過近期在京閉幕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或許將成為一個轉折點。
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可謂是近年來最具權威性的機器人盛會,不僅集結了全球機器人領域200多家頂尖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吸引了近5萬人參觀,還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可以說是一場世界機器人的饕餮盛宴。打起羽毛球來堪比初級選手的羽毛球機器人;端著盤子在會場走來走去的餐飲機器人;沿著沙發、桌角來回掃地的掃地機器人;還有來自日本的“情感專家”等各具特色的服務型機器人都紛紛亮相機器人大會。
在工業4.0的大潮下,工業機器人大放異彩,其實許多年前工業機器人就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精密儀器等方面的制造。工業機器人要求的是精度、速度和耐用等因素,而服務機器人則需要聰明、靈活和實用等因素。在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我們欣喜的看到,一款設計簡潔的福瑪特“分身神器”機器人展現了其良好的平衡與行動能力,結合其視頻監控及交互能力,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例如:代替出席會議現場、代理教師遠程授課或者代替學生遠程學習、隨時隨地巡查家里老人或小孩情況等“分身”角色。展會期間,有不少機器人與人的所謂智能交互其實是有限的預先錄制或人工幕后控制,也有一些機器人無法適應展會吵鬧環境而無法交互。不過在為大會提供機器人語音交互服務的區域,兩個使用靈聚人工大腦技術的機器人nao卻在和觀眾甚至是小朋友進行互動,其無屏化交互技術、機器思維能力、機器人肢體語言能力和解決實用化問題的能力等方面讓人印象深刻。主辦方選擇一家并不算出名的公司為大會提供現場語音服務,看來是深思熟慮的。
此次世界機器人大會各種服務機器人確實驚艷了全場,但也在意料之中。technavio最新報告顯示,2012~2016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量復合增速已高達19%,到2016年將達到607萬臺。與之相比,全球工業機器人2013年至2016年年均增速僅為6%,可見服務機器人的增速已經遠超工業機器人。這既是我國現在經濟環境的變化之需,也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之需。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重、勞動力成本飆升、殘障人群不斷上升,要解決這些迫切的社會問題,服務機器人大有可為!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主論壇上,國際機器人聯盟主席阿托羅·巴龍切利也對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做了預測。阿托羅·巴龍切利預計,在未來3年,約有超過1500萬個服務機器人,如果從商業角度來講銷售額將超過200億元。在他看來,家政服務機器人、娛樂機器人、殘疾人服務機器人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服務機器人類別,而安保、醫療、清潔、水下等專業服務機器人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相關領導人也提到“服務型機器人將成為新的熱點”。相信隨著電子器件、室內導航和人工大腦等技術的不斷完善,服務機器人的元年即將來臨。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