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25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去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相對于前些年兩位數的增幅明顯回落。工信部初步考慮,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預期目標為6%左右。
“從國際環境看,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帶來我國出口大幅度下滑;從國內看,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勞動力、原材料、土地等要素價格上升,再一味地追求高速增長既無必要,也不可能。”苗圩說。
整體來看去年我國工業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數據顯示,2015年四個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4%、6.3%、5.9%和5.9%,季度波動幅度不超過0.5個百分點。分區域看,19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分行業看,有29個行業利潤保持增長,平均利潤增速8.6%。
產業結構調整發生積極變化,創新融合推動新興產業蓬勃興起。中小企業繼續表現出較快增長態勢。
“盡管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苗圩說,我國具有全球最為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配套能力等,將為產業持續發展提供綜合優勢和雄厚潛力。
苗圩介紹,今年將從實施“中國制造2025”、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化解過剩產能、扶持小微企業、簡政放權五個方面,努力保持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具體措施包括:編制11個重點工程實施方案;圍繞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和高端裝備創新五大領域,推動五大工程;制定實施機械、汽車、輕工等六大行業分業施策專項方案;推進“中國制造2025”“1+x”體系;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等。
相關新聞:工信部推出超過30項具體政策 力穩工業增長
2月25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工業經濟目前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為此工信部將在2016年主抓五項重點工作,推出超過30項具體政策,力穩工業增長。
苗圩透露,工信部將首先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具體措施包括加緊編制和推出11個重點工程實施方案、重要規劃、行動計劃;同時推動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和高端裝備創新五大工程;出臺“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把制造業、“互聯網+”和“雙創”緊密結合起來。
苗圩表示,工業強基工程中,今年將重點面向30到50個標志性的產品和技術,解決部分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原材料和技術基礎缺失的問題。在高端裝備創新工程領域,今年將啟動實施飛機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大專項。此外,今年還要籌備建設2到3個國家級的技術創新中心。
據介紹,2016年工信部將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推出一系列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的措施,其中包括:制定六大行業分業施策的指導性意見或三年行動計劃;啟動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提升工程,圍繞傳統行業改造升級需求,實施一批重大技改項目;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實施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內容的“三品戰略”;促進綠色建材、鋼結構、鋁型材在各領域擴大使用,實施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計劃。
苗圩強調,繼續推進化解產能嚴重過剩是工信部今年的五大重點工作之一。為此,工信部正在和發改委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以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問題,這將成為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將推動低效產能退出,對能耗、環保、安全、生產不達標的企業,實施產能依法依規有序退出。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行跨行業、跨地區兼并、重組。此外,還將停止以任何形式審批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新增產能項目。(來源:經濟參考報)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