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都市始終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優先發展,雙流區也培育形成了以智能終端制造、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領域為重點的新興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目前,雙流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建設加速推進,力爭實現到2035年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的目標。
瀾至電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2017年落戶雙流區,是第一批落戶雙流軍民融合產業園成都芯谷的重點項目之一。
“瀾至電子的成立具有獨特定位,圍繞智能家庭作為其主要發展方向,提供高集成度、靈活定制的人工智能家庭網關整體解決方案,滿足用戶家庭娛樂的需求。”公司軟件工程總監董泰伯說,“同時,公司提供功能豐富、性價比高的消費物聯網(iot)解決方案,讓智能家居實現無處不在的無線連接。”
通俗來講,瀾至電子就是做產品芯片研發,一枚小小的不起眼的芯片甚至超過了8美金。據介紹,瀾至電子自2017年8月正式獨立運營起,不到9個月時間,已實現超過2億元的銷售收入。而驕人的業績背后則是公司一流的研發實力,公司自成立以來申請了59項國內外專利,其中33項獲授權。
董泰伯說:“公司在技術方案里面有很大優勢,舉個簡單例子,電視機頂盒的換臺速度業界普通標準一般是1到2秒, 但是瀾至電子的方案可以優化到200毫秒。”
目前,瀾至電子正在成都芯谷內配套建設瀾至智慧信息研發和產業基地,項目預計2019年底建成。董泰伯告訴記者,公司決定落戶雙流主要出于三方面考量,濃縮一句話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各地政府對相關產業都很重視。
“地利”,成都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與營商環境,在家電產品使用量和汽車保有量上存在廣闊的市場空間;而雙流關于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方面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產業環境,全力打造“成都芯谷”產業生態圈,相關產業配套完善。
“人和”,在人才梯度方面,成都具有良好的人才教育儲備,有幾十所科研院校以及各類科研成果創新平臺;同時,雙流區委區政府、芯谷指揮部的相關領導非常專業、敬業,他們的真誠和對產業發展的情懷最終打動瀾至電子最終落戶雙流。
據了解,成都市雙流區軍民融合產業園區規劃面積57平方公里,園區依托中國電科、中國電子、中物院等龍頭院企的軍民融合產業資源,聚焦發展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爭創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
截至目前,雙流區軍民融合產業園已經有中國網安、九芯微、成都華微等18個項目入駐,涵蓋了集成電路、數字經濟、光電產業等類別。
成都芯谷建設指揮部徐雪峰說:“到2020年,雙流軍民整合產業園要實現總營收入400億的目標,基本建成省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園。到2025年把這個區域力爭建成一個國家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園,打造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圈。到2035年主營收入實現3000億元,力爭實現建成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的目標。”
來源:雙流電視臺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