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市場可謂“猴”性十足,即便是沉寂多時的品種也冷不丁出現一波行情,吊足了投資者的胃口。近期部分大宗商品的反彈,究竟是價格筑底的信號還是曇花一現呢?
17日,弘則彌道(上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沛在“2016年(第十一屆)銅鋁峰會”上表示,自今年1月開始,商品市場似乎釋放出比較樂觀的情緒,但實際上國內經濟仍處于調整期。
“就近期商品市場的博弈而言,基本分為兩方,一邊是以產業資金為主的空頭,另一邊是資金主導的多頭。”王沛稱,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多頭的邏輯是信用擴張周期的正面效應從2015年年中開始顯現。
王沛進一步表示,信用擴張周期一般領先于實體經濟,如果當前信用擴張邏輯不變,實體經濟應該會在今年二季度到三季度出現階段性的反彈,這時整個商品市場的氛圍也會相對偏多。
不過,從商品供需基本面的情況出發,以銅為例,王沛認為,“近期銅價的反彈主要來自其金融屬性的穩定和宏觀經濟轉暖預期的共振,銅的基本面并沒有好轉跡象。”
供應方面,據上海有色網銅行業高級分析師葉建華介紹,雖然銅價處于一段時間的低點,但全球銅礦供應仍保持穩定增加,預計2016年全球銅礦供應增速在3%—4%,高于2015年1%—2%的增長速度,同時國內銅精礦產量也將出現小幅上升。
實際上,國內銅礦生產成本大多數時間集中在20000—40000元/噸。據上海有色網實地調研,基于2015年上期所銅當月結算價均價折算,扣除冶煉加工費以及增值稅,2015年國內銅礦生產成本約為30375元/噸。以此成本線為基準,去年國內近50%的銅礦生產處于虧損狀態,在虧損狀態下仍生產的礦山,逾85%為國有企業。
除了自有礦山產量的增長,進口量也保持增長。葉建華表示,“雖然2016年銅精礦長單tc出現下滑,但97.35美元/噸的長單tc水平對國內冶煉廠而言,仍處于盈利狀態,因此國內銅冶煉廠仍處于擴張態勢。”
此外,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商務部高級經濟師徐長寧表示,在當前市場情況下,冶煉廠是生產鏈中利潤空間最大的環節。
一方面是供應過剩頑疾難愈,另一方面是需求疲弱明顯。國內下游終端銅消費中,電力行業、家電領域占據半壁江山,但近年來這些領域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電力消費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與統計信息部副部長侯勇稱,由于宏觀經濟及工業生產增長速度趨緩,加上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轉型升級等因素影響,去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同比回落3.3%。
此外,侯勇認為,水電投資連續兩年出現下滑,并網風電、太陽能裝機發電量快速增長,核電投產規模創新高,跨省區送電量增速下滑等,都使得國內電力供應與往年有所不同。
同時,家電行業的表現同樣不樂觀。據上海家用電器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孫中敏介紹,2015年雖然家電總銷售額增加2%,但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機傳統板塊銷量齊降、庫存上升,空調庫存在4000萬臺以上,每月1000億元資金積壓在流通領域。
在上述人士看來,在供應過剩、需求疲軟的背景下,2016年銅市迎來春暖花開或還需等待些時日。
來源: 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