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廚具網
    手機版    二維碼   標簽云  廚具企業大全

產貿融背景下的中國再生銅產業

2024-05-15 03:38:41 來源:興奇金屬環保再生 作者/編輯: 瀏覽次數:701 手機訪問 使用手機“掃一掃”以下二維碼,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近十多年來,國內再生銅回收量增長迅猛,從2001年的25.7萬噸增長至2016年的95.5萬噸。

世界再生銅的產生量與經濟情況、人口密度存在較顯著的相關性,當經濟景氣、人口密度較大時,汽車、電器、房地產等的消費及更新換代加快,再生銅產生量增多;反之則再生銅產生量少。歐洲、亞洲及北美地區是全球再生銅主要產生地,但近幾年隨著亞太地區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家電等涉銅產品的報廢周期不斷縮短,再生銅生產量逐漸增加,因此亞太地區再生銅產生量占全球再生銅量的比例逐漸升高,北美及歐洲等地占比逐漸降低。

2016年,全球再生銅生產總量841萬噸,較2015年860萬噸小幅下降,銅價在2016年整體低迷下,再生銅產出有所下降,降幅主要來自亞洲。2016年全球再生銅主要產出地依舊為歐洲和亞洲,占比分別為28.5%和55.9%。2016年全球再生銅間接利用量和直接利用量分別為385萬噸和456萬噸,中國2016年再生銅利用總量為285萬噸,其中,間接利用量和直接利用量分別為215萬噸和70萬噸,全球占比分別為55.8%和15.4%。

中國對再生銅的利用分直接利用和間接利用,直接利用多以紫雜銅和合金再生銅為原料生產銅桿、銅棒和銅板帶等,間接利用主要以紫雜銅為原料生產陽極銅,再通過電解產出陰極銅。2001——2008年,中國再生銅的直接利用量持續增長,主要受直接利用再生銅的大戶銅棒和銅線桿產量增長的驅動,再生銅的直接利用量也得到快速提升。

2008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銅價急跌引發再生銅進口大量毀約,進口量急劇減少。2016年,中國共進口廢銅334.81萬噸,較2015年365.85萬噸減少8.48%。同時,銅價急跌也導致部分加工企業減產甚至停產,同時再生銅與精銅之間的價差也大幅收窄,從而減少了再生銅的直接利用量。此后雖然進口逐步復蘇,但隨著部分企業通過技術引進和升級,由于工藝對原料的要求比較高,基本采用精銅為原料,減少了再生銅的用量,同時銅冶煉產能的持續大幅擴張,使得冶煉企業加大了廢雜銅的采購力度,直接利用量逐漸縮減,到2016年再生銅直接利用量減少至四分之一左右。我國銅冶煉企業廢雜銅利用量在2013年達到峰值,其后也是逐年縮減,目前約占全國精銅產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近十多年來,國內再生銅回收量增長迅猛,從2001年的25.7萬噸增長至2016年的95.5萬噸。其中電力行業是再生銅回收最主要的來源,幾乎占到總量的50%,特別是自2009年以后,國家加大力度對電網進行升級改造,大大增加了這部分銅的回收。以中國銅的綜合平均使用壽命20年左右測算,2019年以后國內自產再生銅量有望增速加快,能有效彌補進口量下滑帶來的影響。

目前在國內,再生銅回收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多數再生銅回收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珠三角、浙江寧波臺州以及天津保定等三個區域內,大都以人工拆解回收為主,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低。相比電銅、銅桿等產品,由于再生銅產品固有的特性,其產貿融結合發展水平也相對較低,尤其是其金融屬性,遠不及標準化的電銅、銅桿產品。此外,隨著2009年國家取消對回收企業廢舊物資免征增值稅的政策,同時由于2012年初銅價一路下行,使得各地的拆解回收企業經營步履維艱,大量企業關門歇業,市場供應顯著減少,存余企業則是苦苦支撐等待市場轉變。2016年底,受銅價觸底反彈的利好因素影響,七類廢料進口量有所增長。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1——7月,全國累計進口廢銅213.9萬噸,同比增加16.27%。今年7月,市場傳言七類廢料將于2018年年底完全禁止進口,而這一消息已被多方渠道證實,再生銅回收企業面臨政策性轉型的巨大壓力。

隨著國內回收交易市場的不斷規范和發展,電力、建筑、交通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更新,國內再生銅回收、利用量逐漸增加,產貿融結合發展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諸多問題:

一是再生銅利用率遠低于發達國家。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再生銅資源不斷增多,我國再生銅資源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區域性集散市場初步形成,技術水平有所提高,但我國再生銅利用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顯著差距。在發達國家,再生資源包含范圍極廣,甚至連尾礦都屬于再生資源,而我國再生資源行業只包括再生銅、廢鐵、廢紙、廢塑料等;七類廢舊物資回收方面,中國僅為美國的1/4,回收總值也僅相當于美國的1/16。

二是行業缺乏專業、規范的回收體系。

目前,在國內再生銅回收行業中,組織無序、管理失范、環保不達標的小回收主體,在行業中占據較大比重,特別是近幾年在銅價低迷、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的擠壓下,再生銅回收行業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從業人員大幅退出,更是加劇了這種不規范性。

三是行業回收技術水平較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包括再生銅行業在內的再生資源行業普遍存在諸多技術瓶頸,大量的拆解回收仍以人工為主,回收環節分揀粗放,缺乏精細化分揀技術,加工利用環節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低,尤其缺乏處理規模大、經濟效益好且具有帶動效應的重大技術和裝備。

四是成本激增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廢舊物資回收行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增值稅難以抵扣,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普遍存在稅收負擔偏重的問題,加之人工、土地、用電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同時由于當前環境下,電解銅和再生銅的差價空間的縮小,諸多銅生產企業紛紛通過進口銅精礦來代替再生銅,再生銅需求減少,進一步擠壓了行業的利潤空間,導致行業規模發展受到制約,再生銅供應也時常出現緊張。

五是在信用風險頻發背景下產貿融結合模式備受質疑。

2013年起至今,在國家去杠桿的金融環境大背景下,大宗商品領域先后發生了2013年3月上海鋼貿、2014年3月超日債、2014年6月青島港銅融資騙貸等數起標志性的信用違約事件。銀行為控制風險,緊縮信貸,控制資金流出,加之相關企業的不規范運作,銅行業尤其是銅桿產品下游企業受到嚴重沖擊,大量企業出現嚴重資金短缺,部分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導致信用違約頻發。受此傳導影響,包括再生銅在內的整個銅行業信用風險均是陡然增加,曾經備受推崇的產貿融結合模式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很多人認為正是產貿融模式給企業造成了“滅頂之災”。

六是利用產貿融結合模式對沖風險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再生銅企業在運用產貿融結合發展模式助推發展、對沖風險方面,始終比較保守落后,主要表現在國內再生銅生產商、貿易商很少使用期貨工具虛實結合對沖現貨風險;很少與下游冶煉廠簽訂長單,基本都是隨行就市現貨交易;銅價上漲過程中出貨意愿強烈、銅價下跌過程中惜售現象普遍等等。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由于缺乏套期保值、長單銷售等產貿融結合的風險對沖手段,再生銅產業鏈企業風險管控能力和手段嚴重不足,違約事件大幅增加。

總結

關于再生銅產業產貿融結合發展的思考

◆ 審慎客觀看待產貿融結合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應審慎客觀地看待產貿融結合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加快推動再生銅產業穩定健康發展。在信用風險頻發的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產貿融結合模式備受質疑,很多觀點認為產貿融模式正是企業出現問題的“罪魁禍首”,必須停止運作,甚至出現了“誰運作追責誰”的怪象,可謂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必須要客觀、辯證、一分為二地分析,查找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并堅持問題導向,完善企業自身制度、規范運作才是正確的選擇。推進產貿融深度融合,加快再生銅產業戰略發展,一是要在“穩”與“活”上做文章。產貿融結合要堅持“穩中求進、緊中求活、提質控險、協同發展”的主基調。一手抓穩,穩是前提,進是目的,保持業績增長穩定和企業團隊穩定。二手求活,要提高企業決策的效率,提升經營策略的靈活性,盤活存量、持續創新、激發活力,不斷提升業務經營能力和效率,穩健高效推進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二是要正確處理好產貿融結合發展與三者之間內在的關系。產貿融結合發展是實體經濟規模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內在的需要,是必然的結果。它有利于實現規模經濟,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促進優勢互補,是實現“以產帶貿、以貿促產、產融結合”,開辟企業價值增長點的重要手段。

其中,生產是價值創造過程,是貿易金融的基礎;貿易是商品的交換過程,是價值變現的渠道;金融是跨時空價值的交換過程,是價值流通的載體。產融結合,縱向可以進行產業鏈延伸及資源整合,橫向可以進行戰略并購提升行業集中度和話語權。貿融結合是實現虛實結合經營,實現盈利模式多樣化的重要手段。產業鏈可以嫁接金融、貿融之間也可以互相滲透,但三者相互之間一定不能錯位、不能混淆,必須要有邊界,這是產貿融發展的底線,也是不可觸碰的紅線。

回顧以往,行業內眾多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之前運用產貿融結合模式順風順水,但進入經濟新常態后卻紛紛出現信用風險和逾期賬款問題,不是產貿融模式本身有問題,而是企業濫用了產貿融結合模式,在三者相互滲透時越過了邊界,貿易過度金融化或金融過度杠桿化,這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因此,下一步要推動再生銅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必須要正確認識產、貿、融三者之間的關系,在發揮產貿融協同效應時確保不越位、不觸線。

◆ 要充分利用產貿融結合,加快再生銅產業海外布局。

隨著我國對環保要求的日益提升,對進口固體廢棄物監管日益嚴厲是大勢所趨。今年7月,國家對七類含銅廢料的禁止進口,實際上就是海關等部門加強對這類物資進口監管的例證。同時,由于從2011年礦企資本支出達到高峰,經過五年建設期,到2016年礦山達到投產高峰,目前全球銅精礦主要新增產能已基本得到了釋放,未來一段時期全球銅精礦供應增速將逐步趨穩。

2018年起,世界銅精礦的供需關系或將發生顯著改變,銅精礦逐步趨于短缺,并且未來的缺口將越來越大。有鑒于此,在當前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中國銅企業要迅速果斷抓住機遇,充分利用自身或國內優勢企業的國際貿易渠道以及國內產業、金融資本的大力支持,深化產貿融滲透與協同,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積極參與國外再生銅資源的開發和國際化經營,在再生銅資源富余、人工成本低廉的國家和地區建廠或園區,或者收購再生銅生產商和中間貿易商,建立全球再生銅貿易網絡,實現在全球范圍內整合配置資源,為優化中國銅企原料結構、保障增加原料供應、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國際競爭力等提供堅強后盾。

◆ 重視深化產貿融結合,推動再生銅冶煉做大做強。

再生銅資源是一種載能性資源,已經載有原生資源,主要包括加工過程中的能耗、物耗、設備工具消耗以及人力消耗等。使用再生銅資源,就是利用廢舊產品附加價值,可以產生良好的節能減排效果。因此,再生銅產業具有天然的綠色競爭力。實驗數據表明,與利用原生礦產資源相比,每噸再生資源綜合節能為1.1噸/標準煤,減少廢水排放48.25噸,減少固體廢物排放5.37噸,減少排放0.0234噸。每回收利用1噸再生銅,可獲得銅料0.9噸,可節省銅礦石8噸。因此,可通過深化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發揮實業的基礎支撐、貿易的渠道觸角、金融的價值載體作用,挖掘市場機會,集聚優勢資源,高效發揮產貿融之間的協同效應,加大兼并重組力度,大力推動再生銅冶煉做大做強,努力實現再生銅產業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在當前環境下,尤其要鼓勵貼近市場和大型冶煉優勢企業,加強與上下游配套企業的創新協同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和產業集群作用,建立再生銅回收、利用、應用“生態圈”,努力實現回收、利用和應用的本地化。在這一方面,當前江西省鷹潭市已經擁有一個很好的基礎,也具備很好的條件,未來發展潛力十分值得期待。

◆ 要用底線思維謀主動,確保產業經營安全穩定。

推動再生銅產業產貿融健康持續發展,合法合規是前提,再生銅企業除了要準確把握產、貿、融三者之間的內在關系之外,還必須正確處理好風險控制與創新業務模式、風險控制與創造效益之間的關系,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對業務運作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可能性進行預判,明確可以把控的空間或可能出現的最壞結果,科學設立最低目標,掌握發展主動權,爭取最好的結果。要運用好底線思維,一是要正確處理好產融貿模式變革和加強監管的關系,著力在“改”和“管”上做文章。企業在革新產貿融業務模式的同時,堅決落實監管責任,以“強監管、治亂象、防風險、追責任”為導向,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內部管理和業務管理。二是正確處理產貿融風險防范與風險化解的關系,著力在“增量”和“存量”上做文章。堅持風險是硬約束、是第一責任,倡導樹立“賠不起意識,建立化解風險就是創造利潤”的風險管理文化,嚴控增量風險,消滅存量風險,點面結合,防化結合。三是正確處理好監管者和被監管者的關系,著力在“嚴”與“實”上做文章。要以監管保穩定,在穩定中增強市場信心,促進企業發展;以監管求創新,在創新中提高競爭力和發展活力;以監管倡服務,在服務中提高監管水平;以監管保發展,在發展中化解風險,解決問題,緩解矛盾;以監管謀安全,在安全中確保長治久安。

希望政府層面加大對再生銅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再生銅具有雙重屬性,如果處置得當,就變成可利用的二次資源;如果處置不當,將會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同時,由于我國是貧銅國家,超過70%以上的原料依賴于進口,而大力支持國內再生銅產業發展,可以有限緩解國內銅資源的不足。因此,國家政府層面應進一步強化對再生銅產業的政策支持,針對再生銅產業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從廢銅進口限制、銅企業“走出去”、增值稅抵扣(減免)、回收站點建設納入城市土地建設規劃、規范產品標準體系、技術創新和裝備引進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提高再生銅利用率,加快再生銅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綠色競爭力。

來源:興奇金屬環保再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

 
本條標題:產貿融背景下的中國再生銅產業
本條信息網址:
文本助手 資訊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閱讀關鍵詞
  • 手機瀏覽本文

    手機應用中掃描本文二維碼,即可瀏覽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網絡中。

  • 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關注中華廚具網微信公眾號,實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版權/免責聲明:
一、本文圖片及內容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如涉及各類版權問題請聯系及時刪除。
二、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三、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華廚具網

0相關評論
今日熱點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薦品牌更多
熱門頻道
關閉廣告
合作伙伴:
中華廚具網 魯ICP備2021046805號         魯公網安備 37162502000363號 (c)2018-2025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資有風險 加盟需謹慎
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免费观看久久精彩视频| 色成年激情久久综合|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网| 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久久综合色老色|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一本久久久久久久|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播放| 国产A三级久久精品|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图片|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色欲综合久久躁天天躁蜜桃|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影院对白|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蜜桃麻豆www久久|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久久精品免费大片国产大片| 99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2024|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 |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网成人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久久综合鬼色88久久精品综合自在自线噜噜| 久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