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管委會主任李勇輝透露,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規劃面積為20畝,規劃建設70組200條陶瓷生產線,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將達300億元,配套產值達100億元,年可創稅超10億元,能安排10萬多人就業。
目前園區已有20家陶瓷企業入駐,總投資133億元,其中投產的企業有12家,已建成35組131條生產線,年生產瓷磚可達2.1億平方米。同時,初步探明藤縣高嶺土資源覆蓋區面積達23平方公里,礦藏深度 100米以上,儲量約6.7億噸,可以供200條生產線使用150年以上。李主任還透露,2017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430.2 億元。陶瓷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10億元,增長34.4%。陶瓷、鈦白、林產林化、船舶制造等支柱產業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 60.1%,其中,陶瓷產業占比25%以上。
中和陶瓷產業園區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和管理優勢。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藤縣正處于珠江—西江經濟帶的核心區,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中和陶瓷園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水、陸、空交通便利,距億噸西江黃金水道僅5公里,離通達3000噸貨輪的赤水港碼頭20公里,進入赤水港碼頭的鐵路已經建成并通車;藤縣至梧州一級公路、梧州至貴港的高速公路(南梧高速)、南寧至廣州高鐵從園區中間或旁邊經過,兩個高速出口(藤縣、塘步)距離園區分別只有3公里和5公里,乘座動車從藤縣到南寧或到廣州都僅需2小時左右;在建的梧州西江機場坐落于藤縣塘步鎮,離園區只有19公里。藤縣的資源優勢明顯。初步探明藤縣高嶺土資源覆蓋區面積達23平方公里,礦藏深度 100米以上,儲量約6.7億噸,可以供200條生產線使用150年以上。
在陶瓷產業的配套規劃方面,根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管委會主任李勇輝介紹,園區將秉著“以園擴城、以城活園、園城共建、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按高起點規劃、高規格建設、高效能管理的理念進行規劃建設,布局合理、功能配套齊全、生態環境優美。園區規劃建設有商業配套區、住宅區、行政中心、博物館、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并且非常注重環保,還專門預留了兩個生態景觀區。此外,色釉料、紙箱、模具、五金、機械加工等陶瓷生產配套項目也將陸續落戶園區。
園區的電力供應充足,已經建成110kv變電站3座,新增投資1.2億元的220kv禤州變電站正在建設;新增投資1000萬元的園區專用工業用水水廠也正在建設;座落在園區的天然氣站也在建設,天然氣代替燃煤之后,園區的環境質量將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園區十分注重品牌的建立,全力加快陶瓷配套產業及商業物流中心建設,努力把園區建設成為全國重點建筑陶瓷生產商貿綜合基地。
同時,園區還實行了“一個專門管理機構”,專門成立了陶瓷工業園管理委員會,專職專責地負責園區的規劃、建設、招商、服務、管理等工作,從縣直各部門抽調了工作人員組建陶瓷服務辦公室。
藤縣陶瓷產區在發展過程的長遠規劃是引進大型陶瓷企業,引入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與裝備,并及時對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形成陶瓷產業集聚區,并對現有的產業進行優化提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藤縣打造成為真正的“南國新陶都”。
來源:陶瓷信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