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極解鎖正常,賓金直流送電成功!”5月15日17時,±800千伏宜賓換流站站長雷龍飛和運行團隊結束了20000項操作,迎來了四川三大特高壓直流春季檢修最后一站的水電外送。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三大特高壓直流將承擔今年四川水電2160萬千瓦滿功率外送的任務。
創新升級保護系統
在宜賓站換流閥內,遍布著成千上萬根光纖“神經”,實現2880個晶閘管“高速開關”交流變化直流的微秒級控制。而它的源端,直流控制及保護系統正實施著投運以來最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5月13日1時,國網運行分公司宜賓管理處直流控保數字化改造負責人劉晨完成了超過20000條信號、近條關鍵出口回路的核對工作。改造涉及的58面原有控保屏柜,80余根新裝電纜、30余根新敷光纜、近個新增繼電器、優化升級跳閘出口板卡以及配套的30余處軟件修改,逐一驗證無誤。
據了解,新增的閥組控制屏接口裝置dfv100采用國內直流輸電領域最先進的接口技術,將各接口屏的海量電信號、光信號匯集于一身,通過光纖通信配合直流控保裝置,實現可靠、快速、高效的采集和傳輸。“如同給大腦增配了一臺快速指令收發器,為大腦減負的同時,雙重提升指令收發的精度和速度。”劉晨說。
據宜賓管理處控保技術資深專家張鵬介紹,2016年8月,國網運行分公司宜賓管理處對abb、許繼控制保護實施全國首次橫向比對隱患排查。歷時5個月,成功發現隱患35條,危及運行安全的重要隱患24條,陸續實施了治理。
精準吊裝穿墻套管
4月16日,宜賓換流站極ⅱ高端閥廳外,一根長約13米、重達2.7噸的±400千伏直流穿墻套管在重型吊車牽引下升空,1分40秒后,套管保持10度傾斜角,精準穿入閥廳進位口。
看到套管進位成功,四川電力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特高壓檢修項目經理張鳴鏑松了口氣,“更換直流穿墻套管,任何晃動和磕碰都會影響毫米級的安裝精度,給直流輸送埋下隱患。對此,我們提前熟悉方案,多次試吊配合做足準備。”
四川電力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采用20毫米高強度鋼板定制高功效吊具,最大限度保障套管順暢進位。吊手周建國介紹:“此前廠家提供的吊具,需要手動緊固螺栓才能完全到位,既耗時費力,效果又不好,用上專用吊具后,僅花2小時就可以搞定。”
對周建國來說,更換穿墻套管算不上最具挑戰的任務。早在2016年5月,他擔任主吊手率先在±800千伏天山換流站實現了全國首次閥廳內換流變套管更換作業,這門技術成為了四川電力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的“獨門絕技”。據統計,4年內,該公司特高壓檢修團隊在全國多座換流站完成換流變閥側及網側套管更換、直流穿墻套管更換超過40根,積累豐富經驗的同時培育了一批吊裝人員,破解了室內更換閥側套管的難題。
內部根除潛在隱患
“換流變內部氧氣含量正常,檢修人員可以進入。”5月2日,在換流變內檢作業現場,四川送變電公司工作負責人陳大華正向即將鉆入換流變的山東電力設備廠家的郭海、宜賓管理處一次檢修班的曹文做著最后的安全交底。他們基于首次分析報告,清洗內部殘留雜質。在換流變內部,兩個巨大的繞組占據大部分空間,檢修人員從繞組與器身的縫隙中,憑借著探照燈光前行。“鐵芯及夾件接地試驗數據超標,這個區域要做重點清洗。”接到油管的郭海,瞄準目標區域全面沖洗。2小時后,換流變內部雜質全部清除。
5月3日,原本順利推進的真空油務環節,因真空數據異常被迫中斷。“即使增配1臺真空泵,2臺同時抽,也只能達到480帕,離40帕既定目標相差很遠。”陳大華說。此時,四川電力科學研究院技術專家蘇明虹提議嘗試用負壓氦氣檢漏方法,這是四川電力工業調試所的一項絕技。
5月5日22時,正在換流變頂部向套管法蘭面注入氦氣的四川電力工業調試所李玉良心情忐忑,這是第28個檢測點,若剩下的10個點仍未發現漏氣,將宣告氦氣檢漏失敗。“氦氣數值增了10倍,就是這個點!”對講機里傳來喜訊。“漏點位置明確,立即開展消缺。”
5月6日,宜賓站極ⅱ低端y/y b相換流變經螺栓緊固后抽真空正常,真空注油、熱油循環、靜置保持、設備預試、局放試驗等后續工作順利推進。
來源:國家電網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