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結束,盡管北京遭遇大風降溫天氣,但中國經濟卻有望迎來一個“小陽春”。
10月9日,中國社科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下屬期刊《chinaeconomist》發(fā)布“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報告,調研顯示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總體運行情況開始顯現(xiàn)樂觀態(tài)度,經濟增長信心較上一季度有明顯回升,對全年經濟增速的預期也有所改善。
預期改善
《chinaeconomist》編輯程都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在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中,16.09%認為三季度經濟增速會比2015年同期有所上升,比上一次調查高出3.4個百分點;持下降觀點的則比上一次調查下降了14.93個百分點。
相比二季度,25.65%的經濟學家認為三季度的經濟增速會環(huán)比上升,較上次調查增長6.05個百分點;認為三季度經濟增速會下降的則占比23.04%,比上次調查減少了33.68個百分點。
“這表明短期經濟增速有加快的趨勢。”程都說。
關于全年經濟增速的判斷,認為能超過6.5%的經濟學家累計占比為34.78%,比重高于上次調查;判斷經濟增速為6.5%的占比25.22%;認為在6%及以下的經濟學家則比上次調查下降了19.76個百分點。
程都認為,這表明經濟學家對全年經濟增速的預期有所改善。
據(jù)了解,本次調研于9月16日-9月30日進行,通過在《chinaeconomist》經濟學家數(shù)據(jù)庫中抽取6900位經濟學家進行郵件問卷調查進行,也有部分問卷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放。兩周之內共收到有效回饋230份,受訪經濟學家中73.48%來自高校,7.83%來自社科院系統(tǒng),其他受訪者則來自政府機關、政府部門研究機構、金融機構和咨詢公司等。
“與房地產有關”
在中國社科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看來,經濟學家出現(xiàn)這種判斷,是來自于數(shù)據(jù)的變化。
他表示,去年以來,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是“四降一升”,即:經濟增速下降、工業(yè)品價格下降、工業(yè)企業(yè)利潤下降、財政收入下降,以及經濟運行風險的概率上升。直到今年7月時,中央還是表示這個判斷沒有變。
“但四降到了第三季度基本都有所好轉,工業(yè)品價格的降幅收窄,工業(yè)企業(yè)利潤也在好轉。”黃群慧說,“尤其是ppi(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shù)),有的省份已經連續(xù)50個月負增長了,但這幾個月降幅已經大幅收窄。8月份,ppi的數(shù)字是-0.8%,雖然還在下降,但降幅大幅度收窄。”
為何出現(xiàn)這一結果?在黃群慧看來,是幾方面綜合導致,既有政策作用,也有外部因素。
首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自從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三去一降一補”以來,今年加大了推進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
同時,也有外部環(huán)境的因素,如大宗商品價格回暖。數(shù)據(jù)顯示,9月,秦皇島動力煤(q5500)每噸上漲70元,brent油價反彈4%,lme銅價反彈4%,小麥和玉米價格也反彈了10%。
“當然,(經濟形勢好轉)與房地產也有關。”黃群慧表示,“不過我個人認為,房地產的去庫存政策還是應該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其他政策,如降成本、去杠桿相協(xié)調,不要單項推進的力度太大。現(xiàn)在中央也認為房地產過熱,存在泡沫,所以才會緊急出臺政策去制止。”
來源: 華夏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