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臨海市緊緊圍繞全省富民強省十大行動計劃,統籌謀劃,城鄉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實施“燃氣革命”,推進城鄉管道燃氣普及工程、“瓶改氣”治理工程、燃氣熱水器和燃氣灶具安全隱患“全域清零”行動,強化燃氣供應保障和安全管理,實現“惠民安民”。截至2017年底,該市天然氣年用氣量為4968萬立方米,預計到2020年,天然氣年需求量達到22671萬立方米。今年以來,已率先開工建設管道燃氣“縣縣通”工程臨海至仙居天然氣管道工程匯溪段,已完成城區新改建燃氣管道18.6公里。其主要做法有:
全面規劃 織就一張城鄉管道燃氣普及網“路線圖”
一是全面完善城鄉天然氣管網規劃。修編了《臨海市域燃氣專項規劃》,管道燃氣工程實施范圍從市區擴大至市域范圍,到2020年,全面完善該市城鄉管道燃氣工程主配套設施。深入開展燃氣市場調研,科學制訂《2018—2020年分年度管道燃氣用戶發展計劃》和《2018-2020年管道燃氣設施建設計劃》,并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天然氣向鎮(街道)延伸,開展村村通示范試點。目前,依托全省管道燃氣“縣縣通”的政策紅利,今年已率先啟動臨海-仙居天然氣管道工程,在與仙居縣毗鄰的河頭、永豐、白水洋等3個西部鎮均設置分輸閥室,預計2019年6月底建成,徹底解決該市西部三鎮天然氣氣源問題;其他各鎮(街道)正按規劃組織實施,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及建設工作。
二是全力優化政策服務。該市將新改建城區燃氣管道工程納入市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和重點工程之一,明確除規劃城區以外范圍的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權主體地位,實施綠色通道審批管理,從原先的“分段建設、分段審批”向“一次性打包審批”轉變,實現項目年度審批“最多跑一次”。目前,對管道施工中涉及的市政道路挖掘,由燃氣企業自行修復后,免收道路挖掘補償費,降低企業建設負擔,督促燃氣企業規范施工行為,狠抓質量和進度,確保一次投入、長期使用。同時,各鎮(街道)全面做好管道燃氣沿線政策處理,相關責任部門積極為企業提供全過程、人性化的“媽媽式”服務,確保項目無障礙施工。
三是全程跟進工程建設。該市建設規劃局及時對接各鎮(街道)總體規劃、單元控規等,因地制宜,合理確定輸配系統方案,堅持城鄉同步,落實管道燃氣“三同時”配套建設。如針對原規劃中壓主管道所涉及的邵家渡街道部分地塊地形復雜、施工難度大、拆遷較多等情況,經多次實地踏勘,及時規劃新的管道路由,經雙林南路、臨海大道、伏龍地塊至國際醫藥小鎮,大大降低管道沿線政策處理難度,加快管道建設進度,有效節約管道建設投資。
同步實施 制訂“瓶改氣”“煤改氣”兩項治理工程“時間表”
一是推廣天然氣清潔能源使用。本著誰受益誰支付的原則,對“瓶改氣”居民用戶,燃氣企業收取初裝費時給予一定優惠;對“瓶改氣”工商業用戶,僅收取工程建設費用,不再收取初裝費;對持有民政部門頒發《低保證》的低保對象,每年每戶給予60立方米天然氣的減免。發放燃氣安全宣傳手冊、燃氣安全宣傳海報、《致全市燃氣用戶的一封信》等各類宣傳資料40余萬份,引導居民與工商業用戶使用管道燃氣,逐步取消城區液化石油氣鋼瓶的使用。同時,全面禁止已具備管道燃氣安裝條件的餐飲單位使用瓶裝液化石油氣,對違規使用的餐飲單位,進行查處。力爭到2020年,該市城區管道燃氣用戶覆蓋率從目前的35%提升到80%,鎮區管道燃氣用戶覆蓋率從9%提升到65%,基本實現管道燃氣“鎮鎮通”。
二是加快老舊小區管網改造步伐。加快城區燃氣管道新改建工程建設,實施老城區老舊管網改造和延伸工程,對不符合天然氣置換要求的老舊管道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燃氣管道進行改造更換,對未鋪設燃氣管道的小區鋪設新管道,確保城區管網全覆蓋。加速主城區連通汛橋鎮、東塍鎮等規劃區的燃氣管網建設,減少燃氣設施第三方破壞,消除用戶安全隱患。2018年,計劃完成城區新改建管道100公里以上,可新增管道燃氣用戶2萬戶;2019年新建管道80公里以上,可新增管道燃氣用戶3萬戶;2020年新建管道40公里以上,可新增管道燃氣用戶1.5萬戶。
三是大力實施“煤改氣”工程。在現有基礎上,加快管道燃氣覆蓋區域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的鍋爐、各類爐灶等高污染燃料(煤炭、燃料油等)改造工作。到2020年,全面淘汰1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禁批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建成區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同時,建設和完善氣網、熱網工程,鼓勵新建和改建天然氣集中供熱設施。
全域嚴管 實施燃氣安全隱患“全域清零”三大行動
一是限期完成液化石油氣鋼瓶產權置換。督促企業落實人防、物防和技防等措施,加強對二道門、監控視頻、安保裝備、一鍵報警等裝置配備。送氣服務人員統一配備智能手機,安裝掃碼app軟件,開展配送掃碼工作,登記用戶身份信息,做好重瓶發出和空瓶收回的記錄。每只鋼瓶安裝二維碼,納入瓶裝燃氣信息化管理系統管理,實現對鋼瓶充裝、儲存、銷售使用、檢驗、報廢全過程跟蹤追溯。將“入戶安檢”納入對燃氣企業考核的內容,要求工商業用戶每年不少于6次,居民用戶每年不少于4次,檢查時做好臺賬資料備案,相關責任可倒查、可追溯。同時,引導全市燃氣用戶更換阻燃防爆燃氣管,政府補貼15元,用戶承擔15元。如邵家渡街道發動27個村集體購買安裝阻燃防爆管,安排廠家統一更換。截至4月底,該市轄區內共置換鋼瓶865只,已基本完成燃氣鋼瓶產權置換;已完成阻燃防爆管更換318608戶,更換率83.3%。
二是率先推出瓶裝燃氣行業“十二分制”管理。即對瓶裝燃氣企業、配送點及送氣服務人員存在的違規行為量化計分,按照違規行為的嚴重程度,設置1分、2分、3分、6分、12分等5類分值,實現分級處罰、量化管理,形成監督考評問責的高壓態勢,確保責任落實、管理規范。如對燃氣企業發生安全事故、送氣服務人員違法儲藏燃氣瓶等嚴重違法違章行為,給予一次性扣12分處理;對年度扣完12分的燃氣企業、配送點,立即停業整頓;扣完12分的送氣人員,立即收回服務證,三年內不得從事送氣服務工作。去年11月至今,共對燃氣企業檢查指導250余次,開展上路巡查90余次,整改經營問題385項,扣押違法鋼瓶300余只,處罰企業2家,取締供應站1家,拘留送氣工2名并收回服務證,連續半年未發生燃氣事故。
三是開展燃氣熱水器和燃氣灶具安全隱患“全域清零”專項整治。重點檢查電器商行、市場、五金日雜店等,嚴查銷售直排式等不合格熱水器行為,并將不符合標準的插座開關、電線納入檢查范圍。全面禁止銷售直排式燃氣熱水器,拆除轄區內全部直排式、超期使用和“三無”燃氣熱水器并更換符合要求的熱水器。圍繞燃氣器具“四必查”要求,通過摸排確定住戶在家休息的主要時間段,解決工作中“敲不開門、進不去屋”的實際問題;對發現的隱患點,要求立即整改到位,確保發現一處,銷號一處,徹底消除居民燃氣熱水器安全隱患。截至目前,已完成各類隱患排查整改135155戶,排查率、整改率均達到100%。
來源:優管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