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家電相比,凈水器市場的增速一直讓人艷羨。《2018—2023年中國凈水器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凈水器市場規模達271億元,同比增長33.2%,2018年中國凈水器銷售規模或將突破330億元。要知道,大家電中少有市場規模增速達到兩位數以上的品類。
不過,釘科技注意到從2018年第一季度來看,凈水器市場的高增速在明顯減緩。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8年q1凈水器市場零售額為46.4億元,同比僅增長12.1%。
這樣的增長水平,已經與家電行業平均水準相當。比如,2018年q1,冰箱零售額同比增長10.5%,洗衣機零售額同比增長8.4%,空調零售額同比增長14.9%……
另外,如果從季度零售額增幅來看,凈水器2018年q1的增速已經有了明顯的下滑。釘科技注意到,數據顯示,2017年q1-q4,凈水器市場零售額增速分別達到40.6%、47%、22.3%和27.9%,而今年第一季度滑落到12.1%,同比增速差距明顯。
如果從銷量同比增速來看,這一下滑勢頭同樣明顯。2017年q1-q4,凈水器市場零售量增速分別達到10.8%、38.9%、21.4%和34.4%,而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速僅為15.7%。
市場在降速,品牌競爭卻更加激烈。釘科技分析認為,凈水器的市場競爭呈現出兩大特征:
一是品牌集中度提升不明顯,線下品牌數量仍然在增加,品牌競爭激烈。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8年q1線下品牌集中度有所提升,top5品牌的份額由2017年的59.8%上升為2018年的63.8%。但同時釘科技也注意到,線下市場的品牌集中度卻有下降的趨勢,top5品牌的份額由2017年88%下降至86.8%。總體看,凈水器市場的品牌集中度并沒有較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線下參與競爭的品牌數量卻在增長,由2017年q1的90個增長到2018年q1的96個。
二是寡頭格局尚未形成,內資品牌加大力度搶奪市場,外資品牌守成難度加大。
從2017年的品牌格局來看,第一陣營的三大品牌的年出貨額為10億元以上,分別由美的、沁園(加聯合利華)、a.o.史密斯組成,第二陣營主要由安吉爾、飛利浦、怡口日出東方系(四季沐歌加太陽雨)、開能、浩澤、碧水源、3m、濱特爾、云米、格力等品牌組成。第三陣營主要由tcl、長虹、斯隆、沁爾康、愛尼克斯、泉來等品牌組成。綜合奧維云網等數據來看,內資品牌發展迅猛,強勢分食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行業尚未形成寡頭壟斷市場。
產經觀察家、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認為,凈水器作為新興家電品類目前在中國仍處于普及型的市場紅利期,在外資品牌無法樹立絕對技術壁壘的情況下,國內品牌依托渠道、價格、制造等方面的優勢,確實有能力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這一點在其他很多家電品類中都得以體現,而隨著行業標準的完善和用戶教育的深化,市場洗牌將深度推進,技術基礎上的品質和品牌能力將決定凈水器企業的最終發展高度。
來源:釘科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