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1月ppi同比上漲6.9%,創65個月以來的新高。同期cpi漲幅為2.5%,為32個月以來的新高。物價上行壓力凸顯,不過市場預計下半年ppi將有所回落,cpi增幅將在3%內運行。因此,通脹并不構成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首要目標。
隨著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攀升,部分行業開始由去庫存向主動補庫存轉變,而主動補庫存也被認為是驅動短期經濟企穩的重要因素。但主動補庫存的持續性尚待觀察。
2017年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6.9%,環比上漲0.8%。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上述ppi漲幅是65個月以來的新高。同期1月居民消費價格漲幅(cpi)為2.5%,為32個月以來的新高。
2月14日,在一束玫瑰花甚至創出千元價格時,包括成品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也還在上探。當日國家發改委公布消息稱,自當日24時起,汽柴油每噸價格上漲50元。
此前1月,全國的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漲幅為3.9%,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了10.4%。1月鐵礦石、有色等產品也出現了上下游價格連環上升的情況。至于同比漲幅,煤炭、鐵礦石、原油等上下游產品1月漲幅分別在15%-40%不等。
受此影響,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6.9%,環比上漲0.8%。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上述ppi漲幅是65個月以來的新高。同期1月居民消費價格漲幅(cpi)為2.5%,為32個月以來的新高。
不過,接下來ppi能否維持高位,進而引起cpi上漲,仍存在不確定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室主任牛犁指出,今年全年ppi同比漲幅可能在5%左右,上半年高下半年低,最近幾個月每月漲幅在7%左右。但是ppi對cpi推動作用有限,因為最終消費品市場大都是過剩的。
“對于鋼鐵煤炭去產能,2017年國家要求是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如果做得好,ppi環比也未必有大的上升壓力。”2月14日,他在分析當日公布的ppi數據時說。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國家有關部門近期有望公布2017年的鋼鐵、煤炭等去產能任務。按照“十三五”的要求,今年可能仍會加大去產能力度。目前很多機構都對于國家加大去產能力度抱有期待,以期從價格暴漲中逐利。
2016年全國超額完成了2.5億噸煤炭和4500萬噸鋼鐵去產能任務,不過價格上漲較快。截止到2017年2月14日,全國現貨市場鋼坯和煤炭價格同比漲幅在100%左右。
大宗商品高探致ppi創65個月新高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1月全國ppi同比漲幅為5年5個月(65個月)以來的新高。
上一次ppi單月出現7%左右的漲幅在2011年8月。當時漲幅是7.3%,正好是“四萬億”投資刺激政策出臺的后期。
不過,現在的情況與當時不同。因為2011年8月采掘業、原材料、加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漲幅,比2017年1月要低。2011年8月生活資料、食品、衣著出廠價格分別上漲了4.8%、8.3%、4.6%,而2017年1月這類商品價格基本沒漲。
民生銀行研究院首席分析師溫彬認為,核心原因在于,現在上游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升,難以傳遞到下游,盡管下游產品價格有些上升,但是整體因為過剩嚴重,難以快速上漲。
“下游行業除非通過內部挖潛或者提高技術來降低成本,否則很難直接提高產品價格來消化上游漲價的壓力。”他說。
據了解,本次工業品價格上升快,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幾個行業。
比如1月全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和洗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出廠價格,同比分別上漲58.5%、38.4%、37.7%、24.4%、17.3%和9.2%,合計影響ppi同比上漲約5.7個百分點,占總漲幅的82.6%。
這些行業環比價格也在上升。比如1月全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采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的出廠價格環比漲幅,分別為1.7%、10.4%、2%、1.3%。
不過,整體而言,7%左右的ppi漲幅中,新漲價因素并不多。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認為,據測算,在1月份6.9%的p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6.1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8個百分點。
牛犁指出,要注意,現在ppi的環比價格漲幅整體在放慢,比如上月環比價格上漲1.6%,本月只有0.8%。同比價格漲幅大,是因為去年12月實際價格水平高,導致翹尾因素高(上年年末的上漲因素,對第二年的影響)。
牛犁預計,實際cpi被推動的漲幅不會太大,2017年全年cpi漲幅為2%左右,ppi為5%左右,其中2月cpi同比漲幅在1.5%左右,是因為春節的季節性因素導致翹尾因素大幅降低。
“整體而言,目前物價有成本推動的因素,但是推動作用不會太長,現在一些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升快,是因為過去多年持續超跌導致的。”牛犁說。
走勢取決于去產能
2017年全國鋼鐵和煤炭去產能的目標有望在近期公布,其力度大小可能會決定2017年鋼鐵和煤炭的價格走勢。而這可能會影響到其他行業價格,以及整個ppi走勢。
銀河證券公司總裁顧問左曉蕾認為,ppi上漲快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鋼鐵等行業去產能取得了一些成效,結構調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然工業品價格上漲,也和進口能源的價格上漲有關。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2016年全國化解鋼鐵產能4500萬噸、煤炭產能2.5億噸的任務超額完成。這部分導致了鋼鐵和煤炭價格持續上升。
根據國家“十三五”的安排,2017年上述兩個行業去產能任務可能仍會維持該目標甚至加碼。而近期國家多個涉及水泥等行業的督查組正在各地進行淘汰落后產能的督查,這可能使得今年去產能的行業會擴圍。
1月10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指出,今年去產能的要求會更高,“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會更重,壓力也會更大。
資深鋼鐵專家認為,目前鋼鐵行業已經把握了產銷平衡。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壓縮過剩產能,只能導致鋼價瘋狂,鋼材漲價進而帶動下游成本價格增長,下游行業也漲價。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安排,2017年要繼續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要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創造條件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同時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其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去產能工作。
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指出,如果多用市場的手段去產能,按照市場調節,今年鋼鐵和煤炭價格可能上漲溫和。如果大搞行政手段去產能,則還會導致鋼鐵和煤炭價格暴漲。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2016年全國粗鋼、十種有色金屬、原煤、原油產量分別為8.08億噸、5283萬噸、33.6億噸、1.99億噸,同比分別增長1.2%、2.5%、-9.4%、-6.9%。
但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進口原油、煤、鋼材分別為3.81億噸、2.56億噸、1321萬噸,分別增長13.6%、25.2%、3.4%。同期,中國進口價格總體下跌2.1%。
據此估計,中國2016年實際消費的原油、煤炭、鋼鐵量并未下降太多,只是從海外進口的大宗產品價格有所下降。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