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80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2%,延續了去年下降勢頭。這是否預示全年吸收外資不樂觀?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回應稱,1月份的數據雖有波動,卻并不代表我國吸收外資的全年走勢。“從中長期看,我國吸收外資仍具有突出的優勢和條件?!?/p>
全球資本爭奪戰白熱化,并波及引資重地中國。
今年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80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2%,延續了去年下降勢頭。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全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8132.2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較上年有所下降。
1月份9.2%的負增長,是否預示全年吸收外資不樂觀?對此,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16日回應稱,1月份的數據雖有波動,卻并不代表我國吸收外資的全年走勢。
“從中長期看,我國吸收外資仍具有突出的優勢和條件。”孫繼文說,一是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年均增長將保持在6.5%以上,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二是預計未來2至3年,我國消費市場將成為全球第一,而我國巨大的消費潛力也是吸引外資的關鍵因素;三是改革的深化和對外開放領域的持續擴大,使現代市場體系和營商環境明顯改善,新動力和競爭優勢逐步形成并鞏固,我國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國。
資本爭奪白熱化
在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后,我國低廉且供給充足的勞動力、土地、自然資源等吸收外資的傳統優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與此同時,我國傳統競爭對手,除了東南亞多國之外,又增加了美、英等發達經濟國家。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不久前發布的《2016世界投資報告》,2016年,美國為全球最大fdi接受國,流入量約3850億美元;英國吸收外資1790億美元,并從2015年的第12位躍升至第2位。
不過,在1月份吸收外資總金額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吸收外資呈兩位數正增長。
數據顯示,高技術制造業1月份實際使用外資54.2億元,同比增長39.9%。其中,電子和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14.3%和127%。高技術服務業1月實際使用外資80億元人民幣,增長11%。其中的信息技術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實際使用外資增幅分布為218.1%和29.5%?!耙Y結構的變化趨勢與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呈一致性?!睂O繼文說。
東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分析指出,雖然人民幣貶值預期依然存在,外資流入卻難有明顯回升。但是,其中積極的變化——主要是電子行業外資流入的大幅增長,說明中國在該領域產業聚集比較優勢明顯,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這將依然是全球資本投資的重要領域。
政策需加速落地
面對“內憂外患”,國家密集發布支持政策,促進擴大開放、增加外資吸收。
1月17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俗稱為“吸引外資20條”),提出將放寬服務業、制造業、采礦業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去年12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部署,要按照內外資一視同仁的原則,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及相關政策法規,鼓勵外商更多投資高端、智能、綠色等先進制造業和工業設計、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等多項舉措。
“我國吸收外商投資額最多的一年是2015年,當年fdi為1355.8億美元。根據測算,我國每年有吸收外資2000億至3000億美元的能力,潛力最大的則是服務業領域,金融、電信、物流、能源、交通、互聯網、能源、健康醫療等都有巨大的空間。”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馬宇告訴記者。
如何進一步發掘保持我國fdi增長的潛力,在馬宇看來,關鍵在于三個“大幅度”:大幅度放開市場準入、大幅度減少政府管制、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包括降稅及通過政府改革以減少企業管理的成本等)。
“只有這樣,在今后若干年,上萬億美元的新的外商投資空間可以得到釋放,我國年外商投資額突破2000億美元將很正常?!瘪R宇說。
商務部研究院前院長霍建國告訴記者,去年,四個自貿區在穩定外資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今年,應加碼發力自貿區的作用,盡快使七個新自貿區落地。此外,“吸引外資20條”的政策還尚未落地,各個部門應加快出臺細則,如對鼓勵新開放的領域、外商投資轉為備案制的操作程序、現有幾個負面清單的銜接等。
“未來,特別是和制造業相關的服務業應該還有進一步增長的潛能,比如與產品設計、研發,物流配送等相關的領域,將會有新增長點。此外,新開放的領域的fdi可能都會增長較快,比如在文化、教育、旅游、合資辦醫等領域,都具有潛力。但一切,都需要明晰政策的操作路徑?!被艚▏f。
來源: 上海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