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在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推出以來,鐵礦石期貨平穩運行,成交量已躍居全球金屬類期貨第二位,成為全球鐵礦石重要定價基準之一。今年2月2日,大商所將鐵礦石期貨列為特定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標志著我國鐵礦石期貨國際化進入“倒計時”。伴隨著中國鐵礦石期貨的逐步成熟,交易機制的逐步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的逐步建立,構建鐵礦石定價中心的時機已然成熟。
目前,中國鋼鐵產業正面臨著產能過剩的難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2016年至2018年三年計劃去除1.4億噸過剩產能,至今,2016年和2017年已經分別去除6萬噸和0萬噸,2018年還有2萬噸產能要去除。但是,去產能不能一刀切地將各型號鋼鐵產能均去除,而是要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優質產能,這才是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推動中國鋼鐵產業轉型的關鍵。
在鋼鐵產業轉型升級中,要行政手段與市場手段相結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其中,期貨市場作為市場化的高級形式,能夠有效運用市場化手段幫助鋼鐵企業去產能,促進鋼鐵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期貨市場通過價格的引導作用,利用優質優價的原則,調節資源配置,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則通過設定注冊交割品等級的方式,引導企業生產更高級的產品,進而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目前,中國鐵礦石的外貿依存度超過76%,進口量占世界進口總量60%以上,鐵礦石貿易增量幾乎100%流向中國,中國鐵礦石進口市場成為國際鐵礦石市場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以及買方市場的重要力量,建立鐵礦石定價中心的時機已然成熟。在國際市場,黑色金屬缺乏穩固統一的定價中心。而鐵礦石作為工業產成品的基礎原材料地位突出,鐵礦石期貨在中國運行平穩良好。以鐵礦石期貨為突破口,在中國建立鐵礦石定價中心意義更為重大。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