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東省進出口15466.5億元,同比增長3.5%,出口9052.2億元,增長1.2%,進口6414.3億元,增長6.8%。
全省進出口、出口、進口增幅分別高于全國4.4個、3.2個和6.2個百分點。進出口增幅位居全國前十大外貿省市第一位,出口占全國份額6.5%,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連續兩年提升。
一、營造氛圍凝聚合力
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外貿工作,今年上半年省政府連續召開全省外貿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全省促進外貿回穩向好專題工作會議,部署外貿穩增長工作。10月份廣州外貿工作會后,專題召開四季度全省外貿穩增長工作會議。健全工作機制,成立全省外貿運行指揮中心,實施“掛圖作戰”,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逐條分解任務。強化相關部門服務意識,對企業反映的訴求和問題建立工作臺賬,落實責任分工,實行銷號管理,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為外貿穩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二、及時出臺落實相關政策
狠抓中央系列穩定外貿政策措施落實工作,堅持穩增長與調結構并重,精準務實出臺配套措施,為外貿穩定發展、優質發展提供良好政策環境。省政府相繼出臺促進外貿回穩向好實施意見、加強自主國際品牌建設、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減免吊裝、移位、倉儲費用等7個文件。加快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促進外貿發展政策措施。系統梳理扶持外貿發展的54條干貨措施,分東中西片區舉辦1500多家外貿企業參加的政策宣講會,讓企業享受政策紅利。省政府建立工作督查、約談通報制度,加強督導檢查,確保外貿穩增長的各項政策措落實到位。
三、大力發展外貿新興業態
以模式創新為重點,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青島市獲國務院批準成為第二批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城市,臨沂商城工程物資市場成為全國第三批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經省政府批準,濟南、煙臺、濰坊、威海、日照5市開展省級跨境商綜合試驗區試點,在全國率先啟動省級跨境電商綜試區試點工作。舉辦“山東跨境電商生態峰會”,開展“跨境電商進萬企”專項行動。持續開展省級外貿新業態主體認定培育工作,累計外貿新業態主體隊伍達到104家。探索設立省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授信風險補償機制,為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信用保障。新業態新模式有效激活了“不懂不敢不會”做外貿的中小微企業,全省新增有出口實績的企業7833家,占3.6萬家出口企業的21.5%,新增出口544.3億元,拉動全省出口增長6.1個百分點。30家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出口209.1億元,增長1.6倍,拉動全省出口增長1.4個百分點。跨境電子商務出口477.6億元,增長45.3%,拉動全省出口增長1.7個百分點。臨沂商城率先在第三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中完成首單業務,實現出口2051.2萬美元。
四、加強國際自主品牌建設
以品牌建設為引領,再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省政府召開全省品牌建設大會,出臺了加快國際自主品牌建設實施意見,制定支持品牌展示中心扶持政策,加大對出口企業境外商標注冊、體系認證和專利申請政策資金扶持。舉辦國際自主品牌建設專題培訓班,開展魯港品牌創意設計及國際推廣系列活動。深入開展“山東品牌環球行”系列活動,圍繞“一路一帶”和自貿區市場在匈牙利和韓國設立山東品牌產品常年展示中心。推動山東品牌企業與名客來、新華錦信貿環球、皇朝馬漢等電商平臺嫁接融合,開展線上營銷。全省重點培育的國際自主品牌企業達到276家,加工貿易“委托設計+自主品牌”占比較上年提高3.9個百分點。
五、不斷優化外貿發展環境
以部門協作為抓手,健全工作新機制。省政府建立貿易便利化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完善點面結合、省市聯動、部門協同的長效工作機制。口岸部門加快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山東電子口岸建成并在全省推廣使用;海關、檢驗檢疫落實通關便利化措施,建立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去年檢驗檢疫系統減免收費5億多元,海關涉企收費全部取消,免除查驗沒有問題外貿企業吊裝移位倉儲費用6000多萬元;國稅部門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實施出口退(免)稅辦稅時間標準化服務,一類企業數量實現倍增,退(免)稅額占全省的35.1%;省財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創新建立授信風險補償機制;金融部門開展銀企對接,856家外貿企業新獲融資支持441億元,進出口銀行積極利用政策性優惠貸款,支持大型成套設備等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出口信保支持一般貿易覆蓋面達到29.9%,服務的外貿企業較上年增長21%。
來源:商務部駐青島特派員辦事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