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lme鋁創1987年成立該合約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后,本周鋁價再度大漲。自特朗普政府4月6日將俄羅斯鋁業納入對俄制裁名單以來,lme鋁已漲約18%。
此外,lme電解鋁價格也已經突破2400 美元/噸,為2012年以來新高。
與此同時,滬鋁也一度刷新1月29日以來盤中高位至14985元/噸,國內電解鋁價格也回升至 10 元/噸水平。
上周五,力拓稱將對某些客戶合同宣布不可抗力,因美國對力拓的生意伙伴俄鋁進行制裁。力拓幾乎所有生產的鋁都來自于與俄鋁在澳洲的一合資企業。該公司表示,其正在與其客戶合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應受阻帶來的不利影響,并將積極遵守美國制裁舉措。
4月6日,美國宣布對俄鋁采取制裁。上周,富時羅素確認將其從股指中剔除,lme和cme都宣布限制措施,4月6日以后銷售的俄鋁產品不能進入lme倉庫,comex立即撤銷俄鋁產品交割和擔保。
鑒于俄鋁是全球第二大鋁生產商,俄鋁產量占全球供應總量的7%,美國制裁俄鋁引發了市場對鋁供應的擔憂。
中泰證券有色行業分析師謝鴻鶴表示,雖然俄鋁事件是鋁價飆升的直接催化劑之一,改變的可能僅僅是鋁價上漲的節奏,但支持鋁價上漲的背后還有更堅實的基本面因素:
成本支撐邏輯:氧化鋁為電解鋁第一成本構成項(占比為42%),是影響電解鋁成本走勢的最核心因素。2017年中國進口氧化鋁280萬噸,是氧化鋁“短缺國”,外盤價格將對內盤走勢影響巨大。受海德魯旗下alunorte氧化鋁廠減產 50%影響(2017年 alunorte 產量約為640萬噸,約占全球除中國外供給量的10%左右),海外氧化鋁供給緊張,刺激價格持續攀高,截止目前,澳鋁氧化鋁價格(fob)已經大幅上漲至550美元/噸,較3月中旬上漲近50%,且上升勢頭仍在延續。在外盤價格上升帶動下,國內氧化鋁價格亦企穩回升。
我們認為,中國作為氧化鋁輸入國,海外氧化鋁短缺將進一步加劇國內供不應求格局(當前內外盤價差已經達到1300元/噸),國內氧化鋁價格仍有進一步上漲動力,而氧化鋁價格上漲,將進一步驅動電解鋁價格上揚(成本支撐效應),二者有望形成“正循環”。
去庫加速邏輯:經歷了季節性壘庫以后,電解鋁社會庫存拐點已現(smm統計數據顯示,峰值庫存出現在3月19日,228.6萬噸),此后,電解鋁社會庫存接連下行,截止4月16日,為221.6萬噸,較峰值下降7萬噸,我們認為庫存下行趨勢已經基本確立。
看以后,支撐庫存加速去化的因素主要有三:①供給增量不及預期,也即,供給端比預期的要緊;②消費旺季即將開啟,加工企業開工率回升、加工費上漲,側面印證消費旺季已初露端倪;③出口動力有望增強(2018年q1出口未鍛軋鋁及鋁材126萬噸,同比增長18.9%),再考慮到俄鋁事件影響,或將刺激國內鋁產品出口增加,進而間接提升國內原鋁消費量。
在前述三方面因素共振作用下,我們認為電解鋁社會庫存將于2季度迎來加速去化階段,預期去庫幅度在 40-60萬噸。
格局優化邏輯:國內2018年電解鋁產量約為3800萬噸,而在保守消費增速(7%)假設下,2018年國內消費量仍將超過3800萬噸,也即,國內將出現小幅短缺或緊平衡;而在高投建復產成本壓制作用下,供給能力無法短時、大量釋放,隱性庫存也去至歷史大底區域,海外將長周期延續“缺鋁”格局。我們認為,2018年鋁行業結構性問題不可不察,特別是中國與海外的結構分化將不斷打開上行空間,當前內外盤的價差即為最直接印證。我們預計2018年全球供需缺口進一步增擴至162萬噸,其中,中國“自給自足”,海外極度短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與俄羅斯都“不約而同”的暫緩了對彼此的進一步強硬措施,這可能對鋁價施壓。
華爾街見聞稍早文章提到,俄羅斯放緩了針對美國進口產品實施禁令的清單立法進程,對該計劃的投票日期推遲至5月15日進行。此前,美方也對俄態度也出現180度大轉變,特朗普選擇暫時不對俄羅斯實施更多制裁。
來源:華爾街見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