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攜手德國博世集團17日在京發布《借鑒德國“工業4.0”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研究報告,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出席會議并表示,德國“工業4.0”提高了德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亦有重要借鑒意義。
“三步走”戰略助力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都積極尋求構筑未來中長期增長的支點,美國提出制造業復興計劃,德國推出了“工業4.0”戰略,中國則有“中國制造2025”。“各國都重視新技術革命,中國當然也不落后。”隆國強如是說。
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施維納博士表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提升傳統制造業的競爭力正成為全球趨勢。“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將幫助中國制造業在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中保持和提升核心能力以及全球競爭力。
上述報告指出,中國制造業整體上處于2.0到3.0的過渡階段,不同行業和地區之間的智能化水平有較大差異。
報告提出,借鑒德國“工業4.0”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分“三步走”。
第一步(3年-5年):補齊工業互聯網的數字短板,打好軟硬件基礎通過試點示范尋求重點突破的領域借鑒德、美等國經驗、打造“中國版工業4.0平臺”,為政、產、學等不同利益主體搭建一個通暢的信息溝通與利益訴求機制。
第二步(5年-10年):將數字化、智能化制造由局部試點示范向全國范圍鋪開,同時提升“工業4.0”相關技術的應用水平在軍民融合、3d打印、人工智能等領域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并形成一大批優勢產業集群,參與國際競爭并力爭取得競爭優勢。
第三步(10年-15年):中國成為全球智能產品和智能服務市場的風向標和主導性力量,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虛擬現實等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且全面融入各個制造業領域,成為推動制造業增長的最大動力,形成廣覆蓋、高效率的智能制造生態系統,讓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多地體現在數字能力上。
來源:中國塑料機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