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謀劃已久、備受關注的吉安市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開工。該項目位于井岡山經開區高新街道梨塘村以南娑羅山西,規劃總面積340畝,項目建成后日均可消納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年發電量1.54億度,可實現收入1億元以上,兼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垃圾填埋處理方式已落后于時代,難以為繼,且影響了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垃圾發電處理以綠色能源技術為支撐,具有污染小、占地少、減量化、可循環的獨特優勢,目前已被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廣泛運用,也逐步成為我國多數城市垃圾處理的主流模式。吉安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開工,是我市把握垃圾處理模式變革趨勢,著眼增進百姓福祉作出的重要決策。
據介紹,吉安市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概算總投資6.37億元,由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作為投資主體負責設計、投資、建設和運營,特許經營期30年(含2年建設期)。項目建成后,將集中處理吉泰走廊“三縣四區”的生活垃圾,每年可處理生活垃圾43.8萬噸,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
垃圾焚燒發電是把垃圾焚燒廠和垃圾焚燒設備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工作。生活垃圾焚燒煙氣中的二惡英是近幾年來世界各國所普遍關心的問題。二惡英類劇毒物質對環境造成很大危害,有效控制二惡英類物質的產生與擴散,直接關系到垃圾焚燒及垃圾發電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二惡英的分子結構為1個或2個氧原子連接2個被氯取代的苯環。兩個氧原子連結的稱為多氯二苯并二惡英(pcdd,polycholoro diabenzo-p-dioxin),一個氧原子的稱為多氯二苯并呋喃統稱二惡英(dioxin)。毒性最強的2,3,7,8-pcdd的毒性為氰化鉀的160倍。
控氣型熱解焚燒爐將焚燒過程分為二級燃燒室,一燃室進行垃圾熱分解溫度控制為700℃以內,讓垃圾在缺氧狀態下低溫分解,這時金屬cu、fe、al等金屬元素不會被氧化,因而不會有 的產生,會大大減少二惡英的量;同時,由于hcl的產生量受殘氧濃度的影響,因而缺氧燃燒會減少hcl的產生;并且 自還原氣氛下也難以大量生成。由于控氣型垃圾焚燒爐是固體床,所以不會產生煙塵,不會有未燃盡的殘碳進入二燃室。垃圾中的可燃成份分解為可燃氣體,并引入氧氣充足的二燃室燃燒。二燃室溫度在1000℃左右并且煙道長度使煙氣能夠停留2s以上,保證了二惡英等有毒有機氣體在高溫下完全分解燃燒。此外使用布袋除塵器可避免使用靜電除塵時cu,ni,fe顆粒對二惡英生成的催化作用。
目前來說,國內外采用較廣泛的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衛生填埋、堆肥法和焚燒法等。填埋處理存在土地占用面積大、二次污染、爆炸崩塌等諸多缺陷;堆肥處理對垃圾中有機物含量的要求較高,不利于其規模化。而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更為徹底,有利于環境質量的提高。
從發達國家垃圾處理方式來看,垃圾焚燒發電已經成為占主流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一個重要解決之道。以日本為例,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應用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國家,垃圾焚燒處理比重達70%以上,而歐洲主要發達國家包括法國、德國、瑞士、瑞典、丹麥等都以焚燒為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比重普遍在40%以上。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是指通過焚燒生活垃圾產生的熱值,將熱能轉換成機械能再轉換成電能的過程。利用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進行發電,成為各國興起的垃圾處理方式,科學家測算,垃圾中的二次能源如有機可燃物等,所含的熱值高,焚燒2噸垃圾產生的熱量大約相當于1噸煤。
對中國垃圾處理行業而言,垃圾處理想要達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垃圾焚燒發電才是最有效的手段。國家層面上各種利好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政策也不斷。
今年,發改委與住建部聯合發布了《“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6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十三五”期間,垃圾焚燒將繼續作為當前最符合國情的無害化處理方式得到大力支持。
來源:電工電氣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