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廢舊塑料的危害,人們應該算得上耳熟能詳了。尤其是關于難降解的塑料制品,被拋棄之后對水、土、大氣造成的嚴重環境影響,更是近年來環保宣傳的重點內容。
總會有人質疑,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塑料制品亂扔的環境影響,卻依舊沒見回收再利用有多輕松,這是為什么?
業內專家分析,廢舊塑料回收率不足3成,究其根本其實有著錯綜復雜的原因。
例如,再生資源回收網絡缺乏專業化和規模化,在組織管理上仍須加強;廢塑料回收標準缺乏統一性,地方性差異較為明顯;廢塑料回收再利用整體技術水平低,環保設備亟須更新迭代,從業人員素質也需要加快提高。
雖說,“互聯網+”的春風也吹到了再生資源產業領域,但是依舊需要時間來突破現有的回收渠道桎梏。
廢舊塑料自然也不例外,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國家政策對再生塑料市場的扶持力度明顯加大,在洋垃圾禁令下發之后更是達到了一個小高峰。
禁止國內再生資源可替代進口廢棄物進入國門,海岸線城市全面拉起警戒線,專項打擊洋垃圾走私和違規加工。
塑料垃圾進口量顯著下降,正是倒逼國內廢舊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產業發展的良機,也為再生塑料市場重塑秩序奠定了基調。
反過來看,這也意味著,再生塑料行業有望全面進入洗牌期,通過優勝劣汰清除落后產能。產業競爭加劇,會刺激再生塑料企業加快技術革新和運營模式創新,有利于形成多元化循環利用體系,打通上中下游產業鏈。
實際上,2017年,廢舊塑料回收再利用行業就已經迎來轉機。
政策頻發釋放利好信號,從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循環發展引領行動,到環保稅開征通知,以及多項洋垃圾走私違法打擊行動,國內廢塑料回收和再利用市場正在迎來需求旺盛的2018年。
當然,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企業的,在“打擊進口”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下,廢塑料行業從業者面對的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前進,要有動力,創新,才能出彩。屬于廢塑料再生企業的未來,須迎合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
首先,要過的就是投入和產出比的利潤關。回收難度大,再利用技術改革成本高,環保要求將增加設備投入等等,都在倒逼產業做大做強,由量向質上靠攏。分揀機械化水平、資源利用效率、生產制造工藝……向高值化發展是必經之路。
對于廢塑料從業者的未來規劃,業界也建議,不妨趁著政策引導,徹底改變傳統運作方式,融入園區規范化、集約化和科技信息化發展模式中。
很多專家認為,這是廢塑料企業轉型的不二選擇,其優勢在于,借助新型產業基地優勢,快速節約升級成本,做實產業鏈。
來源:廢塑料那些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