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當前產業發展的熱詞,以智能發展破題,以智造產業為方向,是貴陽經開區諸多產業邁向大智能時代的宣言。
走進貴陽經開區航天電器“麻花針”合件全自動生產線,30多臺定位精準、性能可靠的機器人正在忙碌地工作,每一臺機器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從繞線、校直、工序檢測等程序有條不紊,一伸一屈間一顆“麻花針”已經焊接成型。與傳統生產線相比,智能機器人生產效率提升近2.4倍,合件的整體合格率從80%提升至95%以上,真正實現了“智能生產”。
近年來,經開區加快構建智能制造服務體系、產業鏈條和人才高地,積極打造國家智能制造基地。
2017年,經開區航天電器、貴陽海信、同濟堂3家企業被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占全省比重的50%;航天風華、航天控制、詹陽重工等7家企業被列為工信部“兩化”融合貫標企業,分別占全省比重的36.8%;9家企業被列入今年全省“千企改造”龍頭企業,占全省比重的8%;6家企業被列入今年全省“千企改造”高成長性企業,占全省比重的6%。
其中,航天電器公司的“精密電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成為貴州省唯一一個國家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貴陽海信的“智能電視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點,成為全國電視生產行業唯一一個智能制造示范點項目……
經開區正在實施的38個“千企改造”項目,預計建成投產后新增產值102億元,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產值將達到783.7萬元,名牌產品企業產值占全區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
智能應用提質增效
在航天電器“麻花針”合件全自動生產線上,經過復雜的制造工藝后才能形成一顆直徑只有0.28毫米的“麻花針”成品。
“未使用自動化設備之前,60余名員工每天加班加點生產‘麻花針’合件不到200萬件,生產效率低造成了訂單交付周期拉長,時間成本加大,同時因手工制造帶來的瑕疵使得產品質量問題難以保證。”航天電器相關負責人說。
2010年,航天電器在經開區的幫助下,集結技術人員成立自動化工程部,開始著手非標自動化、半自動化工裝的研制,首次投入使用的工裝便受到市場好評。
成效初顯后,航天電器加大資金投入,引進經驗豐富的自動化設備設計師,自主研發自動生產線,建設數字化生產車間……智能制造的路子越走越寬闊。
目前,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裝配機器人已有80余種,自動化、半自動化設備441臺,配合各類數控加工中心,初步形成了數控加工設備與機器人大規模協同的數字化車間。
作為貴州省制造業的重要高地,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主動轉型升級,以大數據創新引領,推動互聯網和傳統制造業加速融合,力求在新興智能制造領域搶占先機。
如今,經開區智能制造產業已形成了以航天十院、貴陽海信、貴陽普天、機電集團等主機企業為龍頭,以華陽電工、永力軸承、華烽電器等零部件配套企業為支撐的產業集群,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推進特色產業突破發展,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標志、領跑全國乃至全球的產業標桿,正從“經開制造”向“經開創造”跨越。
在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方面,同濟堂實施“中藥制劑全流程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大力推進智能加工設備、智能測控裝置、智能報警系統在數字化車間和智能成套裝備中的應用。
在智能化改造升級方面,貴州紅林公司實施“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研發技術體系平臺建設”項目,打造統一、規范、集成的研發技術體系平臺,實現了對研發技術體系的智能化管理。
目前,全區登記注冊的工業企業余家,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工業企業81家,比2010年凈增50家,其中工程特種車輛和零配件產業企業39家。
《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十二五”質量強區工作實施意見》《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爭創“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實施,為品牌示范區創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結合區內企業發展狀況,經開區確立了11家骨干企業,從中選出3家作為標桿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培育省、市名牌產品,推動企業積極參評市長質量獎;組織標桿企業分享優秀案例和先進經驗,引導其他企業在質量管理制度、質量管理體系、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質量管理方法和措施等,與標桿企業對比,找差距、查原因、定措施,促使企業提高管理水平。
為做好技術支撐,經開區加強對技術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現擁有國家級、省級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共42個。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8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個、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3個。
打造“經開智造”品牌
經開區的永紅公司是一家生產汽車散熱器的老企業。2015年,企業啟動技術改進工程,將原來的手工裝配工藝改為機械裝配,目前技改工程已全部完成。
“技術改進工程,保證了產品的一致性,生產效率也得到提高。以前某些產品合格率還不足70%,通過機器裝配代替手工,如今產品合格率已經達到90%以上。”該公司負責人說。
與此同時,永紅公司還在原料加工上實行降本增效。鋁箔是生產散熱器的主要材料,以前永紅公司所使用的鋁箔厚度為0.1毫米,通過持續改進技術,現在企業使用的鋁箔厚度下降了0.068毫米。不僅原料成本下降三成左右,散熱器的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
自2016年以來,經開區明確提出,構建新興產業體系,打造千億量級園區,建成以大數據骨干企業為導向的經濟轉型發展先行區,力爭建成貴州省首家裝備智能制造技術創新示范基地。為此,該區大力發展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裝備及應急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業,通過“千企改造”和“一企一策”對現有企業進行改造提升,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對經開區而言,把握智能制造這一機遇,不僅能走出一條化解過剩產能的有效路徑,還能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贏得先機。”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開區將引進新的智能制造高端企業,充實智能制造產業鏈條和龍頭企業方陣,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并通過一系列政策助力企業實現智能制造,不斷提升綜合配套服務能力,把智能制造推向更前沿。
接下來,經開區將以支持貴陽海信、航天電器、紅林機械實施智能制造為重點,實施“互聯網+”協同制造行動計劃,推動傳統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重點打造一批“經開智造”品牌,加快建成全省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搶先布局,搶占制高點,提升核心競爭力,作為貴州省制造業的重要高地,貴陽經開區主動轉型升級,積極擁抱“中國制造2025”,以大數據創新引領、制度破題,推動互聯網和傳統制造業加速融合,智能制造如今已呈方興未艾之勢。
來源:貴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