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日等發達國家含銅終端產品逐漸進入報廢階段的背景下,未來國外廢銅供給將會出現較大幅度增長,而國內環保監管趨嚴,廢銅消費承壓較大。后期精廢銅價差可能會有所擴大,反過來又將增加下游企業對廢銅的使用。廢銅作為銅的一大供給源,未來將會成為制約銅價上漲的一大因素。
廢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新廢銅,主要是在銅冶煉和銅加工的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料。另一類是舊廢銅,是已經流入到最終消費環節的含銅商品在報廢后所收回的銅。一般來說,用于再生的廢銅中新廢銅占一半以上。
廢銅分類主要按照含純銅的含量及報廢前用途來進行分類。在我國主要有光亮銅(含銅量大于99%)、光亮銅線、1#銅(cu≈97%)、2#銅(cu94%-96%)、火燒線、打包纜粗、馬達銅、黃雜銅等等。
國際上廢銅中大約有1/3以精煉銅的形式流入市場,另外2/3以非精煉銅或銅合金的形勢重新使用。但我國廢銅的直接使用率較低,大約只占廢銅總回收量的30%-40%,其他均再生為精煉銅使用。
一、舊廢銅供給是精煉銅需求的滯后
由于國外工業化起步較早,舊廢銅的供應遠遠領先于國內,因此進口廢銅一直是我國廢銅的一大來源。從銅價的歷史走勢來看。1986年,日本經濟強勁,工業金屬銅需求較大,而美國在87年股災影響下進入降息寬松周期,經濟轉入上行通道。銅價從1500美元/噸上漲至3100美元/噸,這段時間銅價的上漲主要是受到需求的提振。而中國步入工業化,經濟快速增長帶動銅需求快速增長在2002年左右,滯后發達國家16年左右。
從銅各下游的行業周期來看,電力電纜產品壽命在20-40年左右、建筑用銅壽命在40-60年左右、交運工具使用壽命在10-20年左右、其他行業產品壽命在15-30年左右。綜合來看,銅的平均使用壽命在30年左右。
如前所述,舊廢銅是含銅商品在報廢后所收回的銅。按照下游銅產品的使用周期,近幾年正好是1986-1988年產出的銅產品報廢的階段。因此我們預計后期全球再生銅的占比會有所上升。事實上,我國廢雜銅的進口增速已出現加快跡象。
二、近期國內廢銅進口有所增加
我國廢銅主要進口國家及地區為香港(占比22%)、美國(占比19%)、澳大利亞(占比19%)、日本(占比8%)。其中很多由美國進口的廢銅是由香港進入,因此美國仍然是我國廢銅最大的進口國。美國及日本是工業化較早的國家,按照銅終端需求產品的使用年限來看,目前我國進口的舊廢銅主要來自1986年左右因工業化而大量使用銅的美國及日本。澳大利亞作為礦資源集中的國家,新廢銅資源較為豐富,故而也為我國主要的廢銅進口國。
從近幾年的廢銅進口情況來看,廢銅進口同比增速基本穩定,進入2017年以來,廢銅同比增速加快,但精煉銅進口同比增速卻處于近幾年來的低位。精煉銅進口同比較低表明我國需求情況并不樂觀,但廢銅進口卻大幅增加,主要就是因為國外廢銅供應的增加,再加上近期精廢銅價差處于相對高位企業也較為偏好廢銅。
三、廢銅消費:再生精煉銅
廢銅消費主要有兩類:一是直接用于銅材加工廠,二是再加工為精煉銅。據統計,再生精煉銅和直接利用的廢銅總共占銅消費量33%左右。
根據icsg的數據,全球再生精煉銅占全部精煉銅的比例在2013年4月達到20%后有所回落,近幾年基本穩定在17%左右。但國內再生精煉銅占比則一路下滑。2012年左右,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及世界經濟復蘇趨緩的影響,國內廢銅需求訂單減少,行業整體利潤被壓縮,銅貿易長期處于交易不暢的局面。很多中、小型的廢雜銅貿易企業倒閉減產,大型企業利潤也利潤微小,勉強維持生存。同時國內再生冶煉產能也受到較大影響,如天津大通、上海鑫冶、清遠云銅、蕪湖恒鑫等冶煉廠相繼關停,廢銅冶煉產能逐漸下降。因此,國內再生精煉銅占比一路下降。今年以來在環保政策趨嚴的背景下,國內廢銅市場低迷依舊,廢銅供應偏緊。
四、環保政策制約廢銅消費
說到廢銅消費,不得不提的就是國內的環保政策。回收的廢銅除可直接用于下游加工外,其他的都要進行再次冶煉,再次冶煉過程有一定的污染性。廢銅再生首先將廢銅進行分揀,沒有受污染的廢銅或成分相同的銅合金通過回爐熔化后直接利用,受到嚴重污染的廢銅要進一步精煉處理去除雜質;對于相互混雜的銅合金廢料,則需熔化后進行成分調整。再生銅企業的生產廢水主要是冷卻水和電解廢液,循環使用,基本無外排。企業對外排放的只是生活污水、場地沖洗水、少量的生產廢水、與原料接觸的雨水等,這類廢水的特征污染物有懸浮物、石油類、codcr、氨氮、鉛、銅、鋅、砷、鎳和鎘等。再生銅企業產生的廢氣特征污染物有so2、顆粒物、硫酸霧、鉻、鎘、錫、銻和二噁英類,其中大多數都會對環境產生較大影響。國內近幾年環保舉措不錯,2015年發布的《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4-2015)》,是專門針對再生有色金屬行業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該標準中限定的顆粒物、二氧化硫、硫酸霧的濃度分別為30mg/m3、150mg/m3、20mg/m3。該顆粒物限值要求非常嚴厲,企業達標難度很大。
2017年,政府加強環保督察工作,形成中央和省級兩級環保督查的大格局。環保督察各省份全覆蓋,對于環境問題突出的地方,環保部還將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和“回頭看”,形成全方位的督查體系。今年我國廢銅企業經營面臨著較大的環保壓力。
五、后期精廢銅價差或將擴大
與一般商品類似,廢銅價格主要取決于廢銅供給及廢銅消費。廢銅供需與精煉銅的供需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兩者需求結構類似,廢銅和精煉銅都可直接用于下游加工;精煉銅生產過程中也能產生廢銅等等。但兩者又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從供給上看,精煉銅的供給主要來自于銅礦的投資及生產,而廢銅的供應主要來自于前期含銅終端產品的報廢及精煉銅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從消費端來看,廢銅的需求除了受下游消費的影響外,還受較大的環保壓力。從價格上看,廢銅的價格走勢與精煉銅保持一致。但由于銅礦的供給周期較長,銅礦供給與銅的消費存在著較大的時間錯配的問題,而廢銅的供給相對較為靈活,因此廢銅的價格彈性相對較小。從微觀產業的角度來看,廢銅價格的主要定價人員為廢舊金屬拆卸人員,他們對市場的供需沒有貿易商敏感,通常按照心理價位出貨,因此在精煉銅價格出現大幅上升或者大幅下降時,廢銅的價格變化幅度通常跟不上精煉銅的變化幅度。事實上,通過觀察精煉銅和廢銅的價格,可以看出兩者基本是完全相關的,但廢銅價格彈性明顯較小。
精煉銅和廢銅價格變化彈性的不一致性造成了精廢銅價差的變化。通過觀察09年以來的精廢銅價差走勢,可以看到精廢銅價差基本穩定在2000-4000元/噸之間。期間有兩次例外,一是2010年下半年,一是2016年年底。2010年銅價出現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中國在“四萬億”的政策刺激下,銅需求大幅增加,但是當時前期投資的銅礦投產滯后,銅價一路上漲至70000元/噸。但2011年國內外廢銅供給出現明顯增加,廢銅價格上漲幅度較小,精廢銅價差拉大。2016年年底精廢銅價差再次拉大主要是因為當時環保督察力度大,廢銅需求慘淡,廢銅價格上漲承壓所致。隨著近期精煉銅價格的回落,精廢銅價差也相應回落。
從需求端看,廢銅需求影響著廢銅價格,進而影響著精廢銅價差。由于廢銅與精煉銅兩者在使用上的可替代性,在精廢銅價差較大時,企業相對于精煉銅更偏好于廢銅,精廢銅價差又反過來決定著廢銅的需求。廢銅價格維持著這樣的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
總之,在美、日等發達國家含銅終端產品逐漸進入報廢階段的背景下,未來國外廢銅供給將會出現較大幅度增長,而國內環保監管趨嚴,廢銅消費承壓較大。后期精廢銅價差可能會有所擴大,反過來又將增加下游企業對廢銅的使用。
來源:美期大研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