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定義上說,環境輻射監測是為評價和控制核設施對周圍環境和居民產生的輻射影響,對設施周邊環境中的輻射水平和環境介質、生物樣品中的放射性濃度進行的監視性測量。
目前,參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有關規定,按照放射源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危害程度,從高到低將放射源分為ⅰ、ⅱ、ⅲ、ⅳ、ⅴ類,ⅴ類源的下限活度值為該種核素的豁免活度。環境輻射監測就是對環境γ輻射水平及中子劑量當量率進行監測。尤其是對含ⅰ、ⅱ類密封源的設施,其輻射環境監測分為使用前輻射環境水平調查、使用期間的輻射環境監測和退役后的環境輻射監測三類。可以說,最高的兩類危險放射源受到的環境輻射監測也是最嚴密的。
我國自核工業發展開始就進行環境輻射監測工作,尤其是對核電站進行實時監測。經過20多年的輻射監測實踐,我國已經逐步建立起了環境輻射監測體系,編制了相關的技術規范、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在核輻射監測系統當中,通常采用固定安裝的輻射監測儀器來連續監測場所內的外照射水平、空氣污染水平、流出物放射性水平等指標。實驗室常用的輻射監測儀器主要有α及β放射性活度測量儀器、γ譜儀、熱釋光劑量測量裝置等。而現場常用的輻射監測儀器包括x-γ輻射輻射監測儀、α-β表面污染監測儀、中子監測儀、熱釋光劑量計等儀器設備。為了幫助用戶更好地應對潛在的輻射污染,不少儀器企業也開發出用于輻射檢測的儀器產品。譬如,賽默飛世爾科技推出了環境監測儀,通過可靠、連續的監測設備保護工廠、環境和周邊環境免受核輻射泄露的威脅,實現零事故運行。
當前,我國正處于能源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發展核電事業不僅有利于國家調整能源結構,而且有利于實現我國從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的轉變。核安全永遠都要放在核電事業的首位,發展輻射監測儀器、做好環境輻射監測能夠有效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與此同時,人們也應當合理看待輻射,切忌聽信謠言,對無處不在的輻射進行過度防護。
環境輻射監測是對設施周圍環境中放射性污染水平,以及向環境的釋放情況進行的測量,廣義的環境監測包括流出物監測和環境監測。
運行前監測
在裝源前進行輻射環境監測,應對工作場所、鄰近房間和室外環境的γ 輻射水平和分布情況進行全面監測。
運行前監測的范圍:放射源安裝位置為中心,半徑 30——300 m;監測對象:環境γ 輻射水平監測及中子劑量當量率的監測;監測布點:放射源安裝位置四周室內外;監測任務:提供運行前環境輻射水平本底資料,盡可能獲得關鍵途徑和關鍵居民組的資料,為制定針對性監測計劃服務,為運行時監測所需的監測方法和程序提供參考;監測時間為裝源前。
運行中監測
按使用前環境輻射水平調查方案進行監測;主要監測任務是:獲得評價關鍵組平均劑量的相關資料;對于關鍵途徑產生的照射進行常規監測;評價劑量大小,并隨時監測γ 輻射場的變化以判斷源是否處于安全貯存位置或照射位置。
退役監測
對退役過程中及退役后的環境監測可參照運行期間的環境監測,再增加工作場所監測和設備的污染水平。
來源:儀器交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