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上漲的煤價,讓發改委操碎了心。6月25日、6月28日,國家發改委連續召開煤價專門會議來穩定預期,落實“加快煤炭優質產能釋放”。
未批先建釋放產能
當前有消息稱,內蒙古手續不全但已形成生產能力的煤礦產能約有8400萬噸;寧夏未批先建煤礦設計生產能力1420萬噸;陜西未批先建煤礦建設規模約1.1億噸;貴州未批先建煤礦設計產能約660萬噸等。
山西近期密集發布了多個煤礦竣工驗收、試運轉、試運轉延期、延長建設工期及重新開工的批復文件,產能合計1290萬噸。這也是山西省嚴格提升煤礦生產水平,促進優質產能轉化的具體步驟。
事實上,未批先建的煤礦,何止這些。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建產能約15億噸,其中核準生產的8億噸,未經核準的在建產能7億噸,占比近50%,且70%以上均為500萬噸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礦井。另據專家統計,目前全國未批先建煤礦大約有146處。
據了解,6月下旬以來,國家發改委為保證需求旺季的煤炭供應,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要求動力煤成交價原則上不得超過570元/噸的綠色空間上限、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等。
去產能是一場革命,根本問題是推動轉型升級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煤炭工業是關系國家經濟命脈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礎產業,涉及面廣、從業人員多,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
截至2017年5月底,煤炭產能退出9700萬噸左右,完成年度目標任務65%。據了解,部分任務完成較好省份進度超過總體,完成度在80%以上。可以說,截至目前,煤炭去產能時間過半,任務早已過半。
2016年以來,隨著國家啟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去產能,大力優化產業結構,煤炭行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正在逐步得到破解。
近期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明確,涉煤方面明確,推進煤制氣產業示范。支持煤層氣、頁巖氣、煤制天然氣配套外輸管道建設和氣源就近接入。逐步將天然氣培育成為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
來源:礦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